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213 篇文章
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学生,目前读大二。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相貌平平。与那些家庭条件好,长相又好的女孩在一起,总感到很自卑,很难融进她们的圈子,自己又缺少朋友,时常感到很孤独……。室友说我还是蛮优秀的,学习好,性格好——就是有些“自卑”。那我如何做才能缓解自己这样的状态呢? 现实中自卑心理非常普遍。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悲观情绪,形成孤僻性格,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消失,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就变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 3.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中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有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4.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5.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 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1.发现自己的优势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只专注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势必会忽视自己的优势。只有不断发现自己所蕴藏的优势,才能增强自信心。 2.突出自己 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 3.不断体验成功 期望值要适当,不能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握首次成功,然后再逐渐加大期望值。如此不断体验成功,个体就会慢慢去除自卑心理。 4.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点,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 5.昂首挺胸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6.打开心灵的窗口 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7.发挥补偿作用 通过补偿作用“以勤补拙”、“扬长补短”。无论自己有什么不尽如人意之处,个体都要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勤奋学习,最终会取得与别人一样的成果。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王春莲 主治医师 王金德 主治医师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沪医谈心杂志主编:王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