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198 篇文章
65岁陈先生拿着体检报告,忐忑不安来门诊咨询。报告显示:C-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呈阳性,而且数值还比较高,意味着他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他说最近饭后经常有反酸情况出现,时常伴上腹痛。1年前胃镜显示胃窦糜烂,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但未正规治疗,最近在电视上看到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给家人,还可能导致胃癌,父母均有胃癌病史,感到恐慌,想尽快根治,于是建议他近期去复查胃镜,并随访。 那么,得幽门螺旋杆菌怎么办?它的危害又有哪些?如何赶走黏人的幽门螺旋杆菌?接下来一起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或Hp)是一种喜欢生存于人类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唯一能在胃内生存的细菌。众所周知,胃内是强酸性环境,并不适合细菌生长,但为什么唯独Hp就能存活下来呢?这是因为Hp可以分泌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保护自身不被胃酸侵蚀。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鞭毛进入胃黏膜,产生一些毒素物质(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等),导致炎症反应,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二、目前HP感染现状及其危害 据调查,全球约有一半的人感染Hp,而我国Hp感染率甚至高达60%。国内外共识均将Hp感染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我国家庭生活的特点及传统的共餐制饮食习惯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增加和家庭内聚集现象。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其定义为I类致癌源,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除胃癌以外,Hp感染还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儿童生长发育落后等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如何预防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三、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哪些? 多数患者在Hp感染后无症状,少数表现为口臭或反复的上腹部不适、早饱、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 四、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类是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唯一明确的传染源。 目前公认的重要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五、幽门螺杆菌如何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有以下四种方法: 1.呼气实验 C13\C14呼气实验,是最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 检测者需口服C-13或C-14标记的尿素胶囊,根据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判断检测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C13与C14的区别:C14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很小),不适合备孕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C13适用于任何群体。 注意:需空腹或餐后2小时检测 2.血清HP抗体检测 这个常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筛查,但不能明确是否是现症感染,因此HP抗体阳性的话,还是要进一步行呼气实验明确。 3.胃镜取活检标本检查 这个属于有创检查 4.HP粪便抗原试验 这个多用于科研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HP感染检测正确性会因为一些因素影响,比如PPI、抗生素、铋剂和抗菌作用的中药,如果有上述药物服用史,建议停药4周后再进行检测。 六、哪些人需要根除性治疗?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尤其是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者。 5.胃手术后。 6.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 7.消化道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 8.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布洛芬、消炎痛等)。 9.一些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等。 七、易感因素有哪些? (一)年龄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有关,Hp感染在成人中比在儿童中更为普遍,在全球范围内,成人Hp感染率明显高于儿童,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二)生活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同生活区域呈现不同的感染率。 (三)不良生活习惯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条件相关。经常食用腌制菜、饮用不洁水源、习惯植物油烹饪、吸烟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而食用新鲜蔬菜、喝茶、食用大蒜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负相关。 八、日常如何做到预防感染? 因HP感染患者家庭成员内存在较高感染率,阻断其感染途径是预防该菌感染的最关键措施(划重点啦): (一)避免不良喂食习惯 1.摒弃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 2.不要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 (二)在外就餐 1.若餐具循环使用,没有及时消毒也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因此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2.分餐制。 (三)家里就餐 1.家庭碗筷餐具应定期消毒,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2.父母与儿童的餐具应分开使用。 (四)个人卫生 1.睡前饭后勤刷牙,勤洗手,定期更换牙具或进行消毒处理。 2.保持口腔健康,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五)日常饮食 1.保持食物清洁,多吃新鲜食品,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食物。 2.避免食用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吸烟。 (六)日常生活方式 1.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2.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七)根治后预防再次感染 1.预防日常亲密接触再次传染. 2.家人一同治疗避免相互传染、再次感染。 关爱健康 人人有责 让我们一起努力赶走粘人的幽门螺旋杆菌! 参考文献 [1]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徐智民.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 疗,2010,15(05):265-270. [2]Sugano K , TackJ , Kuipers EJ , Gra ham DYEI - Omar EM , Miura S , Haruma K , Asaka M , Uemura N , Malfertheiner P : faculty members of Kyoto Global Con sensus Conference . Kyoto global cons 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 stritis . Gut 2015;64:1353-1367[ PMID :2l6187502 DOI :10.1136/gutjnI-2015-3092521. [3]杨亮,刘改芳,朱新影,于春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现状调查和分析[J].胃肠病学,2019,24(07):416-419. [4] Graham DY . Helicobacter pylori update : gastric cancer , reliable therapy , andpossible benefits []. Gastroenterology ,2015、148(4):719-731.e3. [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64-378. [6]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0-367.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北京 丁美华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路护航杂志主编:刘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