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不幸,童年就患了骨结核,因家境贫寒,未能及时诊疗,小小年纪就成了残疾。因为残疾,刚懂事的他伤心至极,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心如刀绞的母亲,强忍住悲痛,为了鼓励和帮助他,用尽多种办法。有一天在孩子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撞痛了孩子的心,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嚎啕大哭……
那时候,很多人对走钢丝充满了神秘感,母亲就专门带他去了走钢丝训练场。因为她打听到“钢丝特技团”刚刚招进了一个小学徒。母亲带着他耐心地看教练如何教小学徒走钢丝。开始,钢丝悬空不高,但小学徒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没走几步就掉下来,多次练习仍是如此,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教练走过来,拍拍小学徒的肩膀说:“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听后,小学徒重新爬上去再练。
教练在旁反复叮咛:“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条钢丝的存在,忘了掉落这件事,你才能真正学会。”
母子俩一起看了几天后,他终于悟出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开始配合母亲,在母亲的帮助下先练习走路、做体操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康复训练。再苦再累他也坚持完成制订的训练计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训练的艰辛对残疾的孩子来说可想而知。但训练最终弥补了残疾给他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他,终于他经受住了命运的残酷打击。
其后,他坚忍无比,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仍然发扬这种精神,每遇困难和挫折,就想到那个学走钢丝的小孩和教练的话。最后,他终于登上了19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他就是奥地利的罗伯特·巴雷尼。他用“面带微笑走钢丝”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的意外和坎坷,面对身体残疾,最终走向了成功之路!
心态调适
若罗伯特·巴雷尼在面对自身的残疾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话,他也绝不可能登上诺贝尔的领奖台。相反,在无数次的跌倒之后,他仍能站起,就是因为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最终取得了毕生最辉煌的成就。
罗伯特·巴雷尼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虽然人生处处充满变数,好比双脚踩在细细的钢丝上一样,命悬一线。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胆怯而不敢前进的心灵。因此,当我们面对人生中那些令人措手不及的变数时,何不像罗伯特·巴雷尼那样,本着“面带微笑走钢丝”的人生态度,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即使跌倒,也要毅然地站起,继续前行,直到人生理想的彼岸。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一切人生变数是多么重要。
要知道命运从不轻易首肯谁的选择,然而罗伯特·巴雷尼却拒绝生活的沧桑磨砺。让信念如不倒的磐石巍巍耸立,他相信永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比人更高的山!
心灵感言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泪。”人生不可能处处平坦,只有本着永不倒立的不倒翁精神,勇敢地、坚决地向前迈步,才能利用这些磕磕绊绊的阻障映射出我们的价值所在,铸造灿烂的人生!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为,健康的心理可带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是海伦凯勒,还是身患全身肌肉萎缩的霍金,以及华罗庚、张海迪等,都让人由衷的感受到身残志坚的他们,散发着光芒。
世路坎坷,心旅迢遥。而谁又能预测人生呢?人生无法躲开苦难, 但苦难的重要价值是磨练意志。
心灵健康,能让我们学会不断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性格,磨砺自己的意志。罗伯特·巴雷尼在身体残疾及家庭贫寒的苦难中磨砺意志, 并没为这事儿拧巴着, 而是比别人多走了几步,就走出了人生的雾霾!(摘编自杨志寅 邹宇华主编. 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从书)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