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我的病,我能做主吗

作者:王海龙     2022-11-2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108 篇文章


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博文《患者不急,医生急》:一患者拿化验单就诊,诊断为慢肾衰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高血钾随时可导致心搏骤停,医生让他住院,他不同意,说没什么不舒服。医生坚持不让他走,他说考虑考虑,外面考虑了一会又说后天住。医生让他给家人打电话,电话里向他夫人说清了利害关系,在他夫人的坚持下,同意住院。患者往往以症状为驱使决定是否治疗,而有些疾病,等症状出现时已经晚了。正是的坚持,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网友评论,“请充分信任你的主治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犹豫,你犹豫再久也做不出比医生更优的专业判断。”


我想如果随便找一个路人问,你的身体健康由谁决定,估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我自己。反正,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大学毕业一直在医院工作,接触了很多患者和家庭,发现部分情景中,患者有时真的做不了主。如果建立患者健康决策模型的话,利益主体一般包含三方:患者、家人、医生。随着社会的变革,自我意识的觉醒,每个家庭对三者权力和义务的认知都不一样,三方在各自决策中所发挥的权重也不相同。


我曾经历过的案例一,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女儿详细记述了母亲的治疗过程,关于治疗决策,她是这样思考的。


首先,在患者及家人的作用上,她认为要把与疾病战斗看成一个全家的项目,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核心决策者,但从来都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患者是主体,却未必是核心决策者,核心决策者要能够承担所有决策的责任、后果,跟团队清晰沟通“病人痊愈的愿景”,根据这个愿景调动资源。


其次,在与患者利益保持一致的条件下,核心决策者可以是家里的一贯权威人士,如果家中没有人足够权威,就选择信息获取能力强、情商高、能在身边一直照顾的人做决策。如果没有一个人符合所有条件,让信息获取和情商综合能力高的人做决策,然后跟家人进行任务分配,团队配合。


当然,核心决策者要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意见,但并不是完全听从患者,需要和患者要充分沟通。特别是病人年纪大,身体非常虚弱,要求放弃治疗时,家属要考虑清楚选择不放弃,究竟是为自己内心的执着还是因为病人真的有救,而且这个救治没那么痛苦。


除了日常权威、获取信息能力、情商等综合能力外,拥有的资金及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决策权争夺的砝码,但最重要的砝码是理性的爱,是与患者利益保持一致。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老年重疾女性患者非常信任自己丈夫。她认为治疗决策是家庭内部的事情,不愿意医生过度参与其中。她赞成由家属充当中介,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传递信息。


在问及是否应该由一个人做决定时,她认为很多情况下这个选择牵扯到的利益方不止一个,家属们的态度也很重要。因为参与方很多,各方意见难免会有矛盾,就需要协商来解决。对于患者是否参与决策,她认为如果患者想参与而且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应该参与。她认为经济能力和家庭关系会影响到决策是否能够达成一致。例如,她的一个病友需要弟弟提供骨髓进行移植。虽然经济没有问题,但是弟弟与她关系不是很融洽,不能进行移植,只能选择次优方案。


基于以上,我认为,医生在决策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建议,但在患者生死受到威胁时,医生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患者利益。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是主体,却未必是核心决策者,决策要由一个家庭共同作出。成为核心决策者的条件:除了日常形成的权威、获取信息能力、情商等综合能力外,拥有的资金及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决策权争夺的砝码,但最重要的砝码是理性的爱,是与患者利益保持一致。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王海龙 主治医师


延伸阅读



电子血压计,准吗?


酒后呕吐,突发呕血、胸痛:请即刻就医


群医学视角看医患关系如何顺时而变


消除疟疾,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血友病,“传男不传女”?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博古达康杂志主编:王海龙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