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进补有度、除胀有方

作者:曹思慧 常小荣     2022-11-2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104 篇文章

随着秋冬寒冷天气的来临,热乎乎的糖炒栗子、烤红薯的身影随处可见。作为秋冬季节的“标配”食物,它们性甘而温,能温中健脾,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适量进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风寒,对预防感冒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些食物的淀粉含量和糖分都很高,贪多反而会产生积食、消化不良。尤其是红薯中含有一种氧化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

    



进补有度、除胀有方,巧用针灸的方法,能很好的改善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


一、胃胀的病因


本病主要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如:吃得太多、太快、不细嚼慢咽,食物和消化液不能充分混合,所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分解,导致腹胀;高蛋白或碳水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容易腹胀;饮水过少或纤维素食物摄入过少,构成便秘和胀气。

 

二、胃胀的临床症状


1.表现为心窝处或者肚脐上方三指的地方有顶住、撑住的感觉。外观可见腹部增大,患者一般进食比较少或者不愿意进食。


2.胃胀的患者多伴有其他的症状,如嗳气、恶心、打嗝等。


3.一般为餐后半小时或一小时比较多见,持续1到2个小时,可自行缓解。


三、中医辨证分型


1.外寒内滞

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兼见怕冷,头痛无汗,身体疼痛,大便稀溏等。


2.痰湿中阻

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伴有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


四、针灸处方及穴位定位


治法:理气和胃、行气消痞

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配穴:外寒内滞配内关、神阙;痰湿中阻配阴陵泉、丰隆。

操作:毫针刺法或艾灸,尤其脾胃虚寒者中脘、神阙用灸法、足三里用隔姜灸。


1、中脘

定位:仰卧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简便取穴为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天枢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3、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4、内关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5、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6、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7、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五、注意事项


1.  胃胀气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患者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并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食用辛辣、刺激、产气的食物。


2.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食用,且吃饭时还需注意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说话,避免吸入较多空气,加重胃胀气的症状。


3.  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香蕉、芹菜、燕麦、菠菜等,可以增加胃肠道蠕动,从而减轻胃胀气症状。少吃一些易产气的食物,如白萝卜、洋葱等,否则会加重胃胀气症状。


4.  可以搭配推拿按摩肚子,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以有效将体内的胀气排出体外。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撰稿:曹思慧

指导教师:常小荣  教授


延伸阅读



胃痛不要怕,针灸养护它


不做有“痔”之士


小儿积滞不吃饭,针灸帮您想办法


得了“麦粒肿”?——快去找针灸


善用耳穴压丸,防控青少年近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