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对腹泻束手无策?几个调理方法,助你远离腹泻困扰!

作者:陈晔    2017-09-17原创标识

收藏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泄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相信许多朋友、都多多少少会面对腹泻的困扰,有时还真的有些毫无办法。那么,我们面对腹泻,是否真的那么束手无策呢?No!对不同类型的腹泻,我们首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症状判断,再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导致泄泻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外感病邪,饮食所伤,及情志失司所导致的泄泻为实证。

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都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为主,五淫夹带湿都可以引起泄泻。


饮食:食用不洁食物,生冷或过食肥甘厚味,过饱等都引起泄泻。


情志:情绪激动,紧张,或暴怒时亦可引起泄泻。


由于劳倦过度或年老久病引起的泄泻为多为虚证,一般起病时间较长,程度较轻,反复发作。


劳倦伤脾: 长期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缠绵都可以引起腹泻。


年老久病:年老者肾阳不足,阳气虚弱,命门火衰者易引起腹泻

 


二、各类腹泻的调理方法


1、急性腹泻:病程较短,程度较为剧烈。


寒湿证:写下清稀如水样,臭味不重,腹痛肠鸣,或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等症状。一般为西医概念中的病毒感染。此种类型使用抗生素疗效有限,医院就诊时一般白细胞计数不高。


这里介绍一种药物:藿香正气散。其中藿香芳香化湿,辛温散寒,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健脾除湿,还有理气消满,条畅气机的功效。

图片1.png


艾灸对于寒湿型腹泻也有特效。介绍一个基本处方:


神阙即肚脐位置。《针灸甲乙经》里说,此为胎儿时期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之宫门。足以说明此穴的重要性,对于利水固脱,温阳救逆都有很好的疗效。

图片2.png


关元 在脐下三寸,约4横指距离。所谓关元,关指关藏,元,指元气。关元是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也是丹田所在的位置。

图片3.png


天枢 位于肚脐中旁开三横指,属足阳明胃经,对于泄泻,水痢等有良好疗效。

图片4.png


湿热证: 泻下急迫,泻而不爽,便粘滞,粪臭,色褐,口渴苔红。此一般为西医中细菌性腹泻的范畴,泄泻前可能食用了不洁食物,就诊时白细胞计数往往较高,抗生素治疗有效,重症需立刻就医。

 

食滞:泻下臭甚,夹不消化食物,腹胀痞满,嗳气有酸臭味。


图片5.png


清淡饮食,中成药物保和丸可消食导滞,是一种“通因通用”之法,指用通法治疗食滞导致的腹泻。内有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又有陈皮、半夏等祛湿和胃等。

 

2、慢性腹泻:病程较长,整体体质较为虚弱,病情反复。


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见不消化食物,胃口差,腹胀闷不舒。


此型可在在艾灸基本方(神阙、关元、天枢)基础上,加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以健脾胃为主。


脾俞: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约两横指。

图片6.png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图片7.png


饮食上可多食用健脾养胃的食材,如白扁豆,薏米仁,山药等。

 

肝气乘脾:此与情志密切相关,每因抑郁,恼怒,紧张时发作。可伴有胁肋部胀痛,胸闷等情况。


此型可在艾灸基本方(神阙、关元、天枢)基础上,加肝俞,太冲等穴位,以疏肝为主。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

图片8.png


太冲:足部1、2间缝处。

图片9.png


肾阳虚衰:常于黎明时分腹痛,泄泻,夹杂食物,并有腰膝酸软,畏寒,四肢冰冷,喜温喜按。


此为命门火衰的表现,艾灸效果很好。可在基本方(神阙、关元、天枢)基础上,加命门,肾俞等穴,温补命门之火。


命门:后正中线平脐位置


肾俞:命门旁开两指。

图片10.png


推荐中成药:四神丸,内有补骨脂、肉豆蔻等温补肾阳。

图片11.png


注意点


1.急性腹泻水电解质流失过多,应当适量口服淡盐水,不可因喝水泻多而禁水。


2.不可不吃。腹泻时消耗过多,不可盲目停止饮食。


3.不可盲目止泻。泻是一种机体排出毒素的过程,除非泻量太大,不然不建议一腹泻就立刻服用止泻药物。


4.乱用抗生素不可取。有些长期腹泻的长期服用抗生素,如此会破坏肠道菌群,非常不建议。


5.如果出现腹泻伴便血,剧烈腹痛,高热等情况,还需及时就医。


6.慢性腹泻者建议先筛查肠镜,排除肿瘤,息肉等情况。



作者介绍

陈晔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镜科医师
职业悬灸保健师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会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普分会会员




"肠子"久安杂志主编:周璐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