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来势汹汹的“猴痘”

作者:党培 裴红红    2022-08-10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921 篇文章

今年5月以来,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不寻常的猴痘病例,一时间,猴痘成了热点话题,新冠未走,猴痘又来,搞的人心惶惶。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猴痘疫情放在与新冠疫情相同等级的报告级别。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猴痘的相关知识。


640.png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monkey pox,MPX)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它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代表性症状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类似天花,但病情较轻,病死率低,传染性远低于天花。


二、如何传播?


(一)传染源

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途径一:动物传人: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途径二: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2.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


3.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4.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发病到结痂脱落约2-4周。


四、如何预防?


1、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2、加强个人手卫生。


3、避免与可能来自疫区的人发生密切接触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若有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指导:裴红红 主任医师

撰写:党培 护师


延伸阅读



又是一年夏来到,小小蜱虫莫轻看!


浅谈肺孢子菌肺炎


急救酒精中毒会致命吗?


耄耋老人竟查出梅毒阳性


李斯特菌——这个“杀手”有点冷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胰腺与脓毒杂志主编: 裴红红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