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一夏无病三分虚,当秋正值调理时

作者:许良    2017-09-04原创标识

收藏

秋风送爽,进入九月,我却发现门诊患者骤然增多,经分析不外乎是,一夏未治旧病复发,换季不适,隐患又起。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昼长夜短睡眠少,腠理疏开多汗又受凉,食欲减退能量少,由此导致夏日欠债,秋后算账。如何防范,亡羊补牢不为晚,中医讲究秋季调补。



640.webp (51).jpg


一夏之后,人虽有三分虚,但也要结合当令季节。秋有三月,有早、中、暮之分。气候跨度较大,有秋高气爽,也有秋风扫落叶之异,存在着温燥与凉燥之别。尤其暮秋,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多变,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由长到收。中医谓:秋金主收降。以秋季的气候特点看,由热转寒,呈现出“阳消阴长”过渡阶段。人因劳作较多,常有“秋乏”之感,又有思睡之意,睡眠有增加现象。中医又谓:五脏主五气。肺属金,气通于秋,主燥。故秋季应注意保肺津,应少食辛味,可食蜂蜜、乳品、冰糖等滋阴润肺之品,用药以润补为主。同时要注意到,进入深秋,自然界呈现一派“秋风扫落叶”肃杀景象,易诱发忧郁。不良的情感又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因此,注意秋季的睡眠卫生,调整情志,合理饮食,起居有常,做到初秋避高温、中秋避寒湿、晚秋避燥邪,为冬季休整作准备,非常必要。建议人们多点室外活动,登高望远,任天上云卷云舒,心情放松,有助睡眠;同时可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既可益肺胃,又可改善睡眠;遵循“天人相应”规律,经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则顺应阴精收敛,以养精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展。


640.webp (52).jpg


所以说,秋天,有秋高气爽之情怀,又会伴有忧郁伤感之情结,又所谓“多事之秋”。然而只要我们本着“顺其自然”原理,根据不同年龄、各自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医家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秋冬养阴,济之以阳”,得其益,防其害,身心就会健康。关注睡眠与养生,适当润补,不仅能调理好夏季的三分虚,又能防范心身隐患。


睡出健康杂志主编:许良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