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得了“麦粒肿”?——快去找针灸

作者:尹鸿智、常小荣    2022-04-28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751 篇文章



图片


概述

“麦粒肿”是指眼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名“针眼”、“土疳”、“土疡”、“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对其症状做了简明的概述,谓之:“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疱,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640 (5).png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针眼候》曰:“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搏于津液所成”。因此本病常与外感风热、热毒上攻或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睑,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热邪结聚于眼睑。


640 (6).png


辨证要点

主症 眼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并渐行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1.风热外袭:多发于上睑,麦粒肿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炽盛:多发于下睑,眼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3.脾胃湿热:多发于下睑,麦粒肿屡发,红肿不甚,或经久难消,伴有口黏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施治

本病以热邪为主,常采用毫针行泻法治疗。以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穴]:攒竹、太阳、厉兑

[配穴]:风热外袭配风池、商阳;热毒炽盛配大椎、曲池;脾胃湿热配内庭、阴陵泉。

[方义]:攒竹为足太阳经穴,与太阳穴均位于眼区,长于清泻眼部郁热而散结;厉兑为足阳明经井穴,可清泻阳明积热、消肿散结。

[操作]:毫针常规针刺,用泻法;攒竹、太阳、厉兑均可点刺出血;攒竹可透鱼腰、丝竹空。


640 (7).png


腧穴定位

1.攒竹

[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640 (11).jpg

2.太阳

[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640 (12).jpg

3.厉兑

[定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

640 (13).jpg

4.风池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640 (14).jpg

5.商阳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640 (15).jpg

6.大椎

[定位]: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640 (16).jpg

7.曲池

[定位]: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640 (17).jpg

8.内庭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640 (18).jpg

9.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640 (19).jpg


特色疗法

1. 灯火灸法[1]:取第1-7胸椎两旁或肩胛区附近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以灯芯草蘸取少量香油,点燃后迅速点灸疹点或敏感点,当接触皮肤时会伴有明显“啪”的爆焠声,每处灸1燋,每日1次。注意燃火前可用软棉纸吸去灯芯草上的浮油,以防点火后油滴烫伤皮肤。

640 (8).png

2.核桃眼镜灸[2]:以圆形核桃壳作为施灸隔物,另将铁丝弯成眼镜框形,再用胶布缠绕以便隔热;并在鼻托处固定一艾条铁丝架,向前水平伸出,弯至双眼正中位置。施灸前先将核桃壳放入开水浸泡的菊花液中10-20分钟,取出后将核桃壳半圆球面朝外,套在患侧眼镜圈内给患者戴上。患侧灸架上插1寸艾条,点燃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2段,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过烫可调节眼镜框与眼的距离,注意防止艾灰落于面部。

640 (20).jpg

文献举隅

《审视瑶函·卷四》:“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上睑属脾经,下睑属胃经。若结成小核,红而自破,不药而愈。若坚白不破,久则如杯如拳,而成瘤矣。若初起小核时,即先用细艾如粟米壮放患上,令患目者卧榻紧闭目,以隔蒜片灸三四壮,外将膏药贴之。”


预防与调护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勿过食辛辣、刺激及香燥之品。

2.针灸治疗本病初期疗效显著但成脓之后,宜转眼科切开排脓。

3.麦粒肿初起至酿脓期间,切忌用手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


参考文献:

[1]张奇文.中国灸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

[2]程爵棠,程功文.艾灸疗法治百病(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9.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撰稿:尹鸿智  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常小荣 教授




延伸阅读



善用耳穴压丸,防控青少年近视


哮喘的针灸治疗


偏头痛的针灸疗法


秋风起、吃蟹忙,小心过敏上药房


甲亢的针灸疗法


月经不调——针灸调经有奇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