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疫情防控“亲子方舱”,致敬陪伴孩子入住的阴性家长们

作者:徐灵敏    2022-04-27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729 篇文章


近日,新冠病毒仍在上海疯狂肆虐,《上海发布》疫情通报的数字仍在增长中:“2022年4月4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3086例”!“2022年4月5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


图片


来势汹汹的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这个困难时刻,党中央带领人民坚决应战、齐心协力抗击,坚决打赢这一波传染力极强的以奥密克戎毒株为主的新冠病毒疫情!几天来,上海市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的故事:3.8万名大爱无疆的医护同道们,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赴沪驰援。为了尽快阻断疫情播散、保护患者和易感者,数座方舱医院短时间内紧急筹建落成,接受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住院隔离治疗观察。


疫情防控中,儿童感染者的救治和医学观察问题,是儿科医护和儿童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公共卫生利益,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原则,要求感染者与非感染者隔离。根据疫情防控方案要求,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对于新冠病毒阳性的儿童,家长如果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陪护儿童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同时也可以照护患儿。大家亲切地称这种“亲子模式”的方舱为“亲子方舱”。


如果儿童感染者的家长均为核酸阴性,没有符合条件的家人陪同,防控方案是大于7岁的年长了可以自己单独住院,小于7岁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安排在有专业儿科医护照护的医院接受观察治疗。这样的安排是适当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年龄和生活能力均不同的儿童面前,很多事情都无法一刀切。有些核酸阴性的儿童家长,认为孩子离不开自己的陪伴,不愿意和感染的儿童分离,在医务工作者充分告知陪护患儿住院可能有被感染的风险后,仍然坚持陪同儿童入住“亲子方舱”。


作为儿科医生,我被这些陪伴孩子入住“亲子方舱”的核酸阴性的家长们深深地感动了,他们这种为了孩子甘冒风险的精神,是人性中最朴实、最厚重的感情,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文明进步的基础力量,值得敬佩和尊重。同时,上海市疫情防管部门同意家长陪护,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以百姓利益为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政策内涵,更重要的,当然是对于战胜病魔的充分信心!儿童是传染病的易感者,也是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大多数患儿属于家族聚集性感染,这些核酸阴性的家长,在陪护患儿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同时也要完成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作为儿科医生,我深知这些伟大的家长朋友们陪伴孩子入住“亲子方舱”,不仅仅是有利于患儿近期的疾病恢复,对患儿终生的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家长的亲情陪伴,对于8岁前、特别是3岁前的儿童早期发展很重要,特别是当儿童遇到疾病等天灾人祸时更加重要,是健全人格和体格的重要滋养。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古老的育儿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祖祖辈辈人生经验的智慧结晶,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也已经循证到很多支持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0-3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对其最具影响力的经历来自父母、照护者等提供的养育养护。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亲密无间的有效亲子陪伴来认识世界。陪伴中,家长可以密切观察孩子的动作、声音、表情等的变化,通过肌肤接触、眼神、微笑、语言等形式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时且恰当的回应。积极的回应,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健康成长中发展对周围人的爱心和信任感。


  儿童的心理、智力和体格的健康成长与照护者的情绪和回应方式关系密切。当儿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时,家长首先别恐慌,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惊慌失措,应该先微笑面对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询问观察孩子是否很痛苦。开心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自身免疫力的发挥,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而痛苦恐慌的心情不利于孩子的病情恢复。为了儿童平安度过这次感染,为了儿童一生的身心健康,积极主动的亲情陪伴都是宝贵的财富。


研究表明,0-3岁儿童早期的投入是生命全周期中人类资本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早期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7以上。儿童早期的投资,最为重要的是亲子陪伴和科学照护。


因此,陪伴孩子入住“亲子方舱”的阴性家长们,不仅是伟大的,更是聪明而且有责任心的。在孩子成长的人生路上,有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亲子陪伴中,他将会更懂生活、更懂责任、更懂我们民族振兴的新时代!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儿科 徐灵敏 主任医师




好书推荐


1.jpg


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主任医师撰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科普图书《儿科急诊急症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6436.html》,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93161.html》姊妹篇。本书从如何防治“可怕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开始,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急诊急症的防治原则,以及如何面对发热、惊厥、大小便异常、哭闹、声音嘶哑等儿童常见急症。被评选。您可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延伸阅读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种类有哪些?怎么采血?

预防和筛查出生缺陷,促进儿童健康

产前检查是对儿童最好的祝福

孕前准备是保障儿童健康的第一步, 三孩时代更需重视

除了疫苗接种,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还有哪些?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医患心桥杂志主编:徐灵敏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