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三番五次戒酒,我就是个loser?

作者:申贵玉 、甘鸿    2022-03-14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683 篇文章


在成瘾科的入院屏幕上,再次出现了王刚(化名)的名字,入院次数显示“第14次”。新来进修的医生忍不住笑了,随口说道:“已经第14次住院了,他还能把酒戒的了吗?”。主任也看出了进修医生的疑惑,对带教的王医生说:“王医生,你来给他们来讲讲戒酒的过程吧!”。


1.jpg


第一、酒精成瘾是慢病,反复发作是特点


酒精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部疾病。所谓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治疗可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可能序贯终生。饮酒对于成瘾患者而言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行为,即使已经戒酒很长时间,如果遇到以前的酒友、逢年过节、或者心情不好,任何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事件,或者饮酒相关的线索(cue)都可能会导致戒断很久的患者再次出现复饮的行为。


第二、多鼓励,不打击,分析利弊再重启


对于戒断后再次复饮的行为,许多患者都会有一定的病耻感,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自律性太差,甚至会出现消极、自责现象。有些患者的家属也会因为患者多次复饮、屡次住院而对其不胜其烦,失去信心。这也导致患者破罐子破摔,干脆彻底放开自我,从偶然的复饮,变成了彻底的复饮。这个时候患者更需要的是家属的支持及鼓励,帮助患者看到积极正性的一面。之所以会有复饮,正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戒断的努力。如果持续饮酒的话,就连复饮的机会也没有。鼓励患者以这次复饮的原因为契机,一起来分析、寻找对策,避免后续再发生同样问题。


第三、戒酒知识要知晓,三方联动保护好


戒酒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任何行为的改变都不是一触而就,而是慢慢变化的过程。比如有的女生今天计划要节食减肥,第二天可能好朋友生日聚餐,节食的计划就会被取消。因此从想法到行动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心理社会干预针对复饮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改变其复饮行为,我们人为的把行为改变细分成5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前沉思期

在饮酒成瘾的早期,患者认识不到饮酒的危害,自认为能控制饮酒量,不需要戒酒。在饮酒成瘾的后期,患者否认饮酒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或不相信自己能康复,而不愿意戒酒。治疗师需要引导成瘾患者发现问题并认识到改变的重要性。


沉思期

当饮酒导致的后果越爱越明显时,患者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处于矛盾状态,并反复思考是否作出改变。此时治疗师需要采用支持、引导性的方式促进患者改变,因为患者是改变的主体,只有接受才能促进改变。


准备期

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为戒酒做准备,如收集戒酒的方法、治疗方法、戒酒机构信息等。治疗师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以供患者选择。


行动期

根据制定的计划,实施戒酒行为,初期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以预防戒酒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如门诊咨询、住院治疗。治疗师可予以支持自信,让患者必须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才能增强改变的动机。


维持期

经过努力,已经戒酒。但是仍需不断的强化患者的戒酒动机。治疗师和家属对于能够坚持既定计划的,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让患者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任何成瘾性疾病,复发往往不可避免。但是,患者也从多次的复饮中明白了导致复饮的原因,学到了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加上社会、心理的支持、干预,还是有不少患者返回到主流社会中,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这些患者的信心,只要患者还有戒酒动机。


作者: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申贵玉 主治医师

目前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专项进修

指导老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成瘾科 甘鸿 医生

延伸阅读



爱“笑”的代价

“赌博”是怡情还是疾病?

老年人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镇静催眠药

镇静安眠药成瘾

PTSD 与物质成瘾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瘾"隐作痛杂志主编:杜江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