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617 篇文章
糖友经历 糖友王大妈,60岁,诊断2型糖尿病5年,平时口服“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1年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7.5%。最近半年王大妈觉得有点不对劲,双侧小腿和双脚常常感觉有小蚂蚁在上面爬,可挽起裤脚去看,却什么都没有。有的时候她用力去按按双脚,疼痛也不明显。昨天早上穿袜子时无意中发现右脚小脚趾被鞋子磨出一个泡,泡也破掉了,可她竟然没有发现这脚趾头是什么时候受伤的,过去穿鞋如果不合适,很容易就痛的哇哇叫。这“不痛”是好事吗? 糖友王大爷,63岁,退休2年,糖龄10年。目前每日应用预混胰岛素早晚注射一次控制血统。半年前他测了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为8.3%,主治医生李医生叮嘱他,血糖控制地不好,一定要注意饮食,加强监测,最近正在根据他的血糖监测结果帮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因为医生讲要注意饮食,老王也就特别注意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医生说的“量”的控制,另外,医生不让吃的甜食和油炸食品也绝对不碰了。虽然吃的少了,可老王总觉得肚子胀,经常有打饱嗝的现象。饭后两三个小时也还是觉得胃部涨涨的,总觉得食物没下去。大便也不那么痛快,不仅三四天才能解一次,每次解的时候和打仗似的,在卫生间要努力二十多分钟。 大爷大妈怎么了?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变可以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神经病,特点是出现四肢远端远端感觉进行性丧失,在重症患者还会发生运动无力,其原因是发生了神经元的轴突丧失。比较经典的症状是呈现“袜套-手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 此外,自主神经病变也比较常见,自主神经(植物神经)控制心脏、膀胱、肺、胃肠道、性器官等重要器官,严重影响糖友的日常活动能力。 上文中的王大妈和王大爷都需要到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隐隐发生的,在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糖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足部出现破损,破损没有好转和愈合趋势 足部破口出现感染(红、肿、发烫) 足部破口越来越大 手、足等部位有烧灼感、刺痛感、无力感,这些感觉越来越重,对日常生活和睡眠产生了干扰! 反复头昏 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 排尿异常:不容易排出等 性功能减退,男性以勃起功能不良常 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出现的症状,虽然本次发作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上述这些症状也都属于要给予相应处理的症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够及时控制症状,也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当患者上述症状出现时,正规就医非常重要,症状背后的原因可能性有很多,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其它疾病也可能,只有明确了真正的病因,才能够有的放矢,恰当诊治。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下面这些因素尤其增加了糖友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 血糖控制不佳 这是每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并发症中也包括神经病变。始终保持血糖在目标范围是最重要的防治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办法。糖友们一定要加强监测血糖,注意空腹、餐后各个时间点的血糖,保证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糖友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糖尿病病程 糖尿病病程越长,神经病变发生率越高,尤其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随着患病时间延长,神经病变发病风险增加。 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会使体内一些代谢废物排出受阻,这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风险, 超重或者肥胖 体重指数增加,也会增加神经病变风险。所以,糖友控制体重的好处可是很多啊,一定要做好体重管理! 吸烟 吸烟可以影响血管,减少末梢循环的血供。一方面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伤口,不易愈合,也会损伤周围神经的完整性。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 下面这些措施能够帮助糖友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风险 好好控制血糖 这是首要任务! 好好控制血压 高血压和糖尿病因为影响血流都会增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一定要把自己的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而且要经常检测血压。 做好饮食控制 控制饮食是进行体重控制的重要措施,请按照我们前面文章的饮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总的来说,粗粮、蔬菜、适量水果都是健康食品,另外也一定要把握合适的量! 每天动起来 适宜的运动可以保证心脏功能、促进血流,也有益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记住,最简单的方法是每日走上半小时!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李颖 副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内分泌点点通杂志主编: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