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心梗、脑梗,肺亦可梗

作者:杨秉辉    2017-04-28

收藏

心肌梗死、脑梗塞如今成了我国民众的头号致命疾病,令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心肌梗死因心脏中的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为脂肪与血块阻塞,以致心肌缺血坏死。脑梗塞则是因为脑中的动脉血管被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动脉之所以被阻塞,除了与冠状动脉阻塞同样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由心脏中因心房颤动而产生的血块(这种在心脏、血管中的血块可阻塞血管,犹如门栓插入栓孔,故称为血栓)脱落下来,循着动脉血流被冲入脑血管中所致,这种脑梗塞又常被称为“脑栓塞”。还有一种脑梗塞是因为血液在脑血管中凝结起来阻塞了脑动脉,所以又可称为“脑血栓形成”。总之是心脏或大脑的动脉血管被阻塞了产生的问题。

心梗、脑梗,肺会不会梗呢?

肺也会梗塞,不过比心梗、脑梗少些罢了。然而,少虽少些,但严重性却决不低于心梗、脑梗,而且近年来肺梗塞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肺梗塞的症状常不典型,加以以往较为少见,故病人、甚至医生对此病的警惕性不够,有时会坐失治疗良机。

心梗、脑梗的发生、除了脑栓塞,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脑栓塞是由来自心脏中的血栓、阻塞了脑动脉所致,而肺栓塞亦是如此。不过脑栓塞的血栓来自左心房,经左心室,随着血流进入主动脉、进而进入脑动脉中造成阻塞,而肺栓塞的血栓则是来自右心房、经右心室,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了肺动脉阻塞。不过,这只占肺栓塞的少数,更多的並无心房颤动的肺栓塞的血栓来自下肢、骨盆腔深部的静脉。全身的静脉血流入右心房、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到达肺泡进行二氧化碳与氧的交换,而这些血栓也夹杂其中、随着静脉血进入了肺动脉。这肺动脉犹如一棵树,由大的枝分成小的、更小的枝。血栓如大、则可阻塞较大的肺动脉分支,影响肺的面积亦大,血栓如小影响自然少些;血栓如多,阻塞许多分支,影响自大,反之则小。与心梗、脑梗不同的是:肺动脉阻塞后的问题到不是肺组织的缺血坏死,因为肺组织本身的血液供应除了肺动脉外、尚有相当的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因此肺动脉阻塞后肺组织並不会立即缺血坏死,但是肺组织终究是缺血了,肺泡会塌陷或是肺泡内渗出液体来、影响气体的交换。而且肺动脉一旦阻塞,其中含高二氧化碳、低氧的静脉血便也无法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以致病人缺氧明显。二是由于肺动脉阻塞,心脏向肺动脉搏血时阻力明显增加,甚至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当然这两者皆与肺动脉阻塞的程度、范围相关。

  肺梗塞的症状也与动脉阻塞的程度、范围相关。可以轻到无症状、重到迅速死亡。通常有所谓“肺栓塞三联征”即气急、胸痛、咯血的说法,但实际上出现这三联征的病人仅约占全部病人的三成。三个症状齐全的虽不多,但在较重的病人中,呼吸急促大多是有的。心悸亦多见,病人常烦躁不安,甚至有晕厥、血压下降的情况。

对一个突然发生无法用常见疾病解释的呼吸困难的病人,便应考虑有此疾病的可能。由于许多病人的血栓来自下肢的深静脉,故若发现病人单侧下肢肿胀、对诊断肺栓塞更有提示的作用。胸部CT或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此病。血液D二聚体检查对诊此病亦大有帮助。

诊断一经确定,病情严重、尤其是出现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者应即作溶解血栓的治疗,若病情较轻者亦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以防止新的血栓再度形成。阿斯匹林对预防此病亦有效果。

早年曾注意到此病可见于乘飞机长途旅行者,尤其在经济仓中由于空间狭小,旅行者久坐不动,下肢静脉淤血,终于有血栓形成,脱落后栓塞肺动脉、造成肺梗塞之事,于是曾称此病为“经济仓综合征”。实则久坐不动者、更尤其是卧床日久者皆易发生此病,与经济仓並无关系。心房颤动者、孕妇、服避孕药者、肿瘤患者、下肢手术者及家族遗传性高凝血症者更易发生此病。故此类人员更应避免久坐、久卧,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服用阿斯匹林。心房颤动者更应坚持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以策安全。

久卧多因病无法起身之故,护理人或家属应定时为之翻身,最好能协助其做些被动的下肢活动。久坐除残疾人士外,则多为对久坐的危害缺乏认识所致,若有认识者即使是乘坐飞机经济仓旅行、在飞行平稳时亦可起身走动、走动,更何况在办公室工作时,应有可能每小时稍作些活动。如此,则必有益健康、其益尚不仅在于预防肺梗塞。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