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腰椎间盘突出症做手术,你怕了吗?

作者:孟庆兵,李娟    2021-12-03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503 篇文章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工作没突出,椎间盘突出了,很多人谈“椎间盘突出”色变,民间更流传了一种说法,椎间盘突出千万不能做手术,因为一做就瘫痪了,君不见某某某手术后不能走路了,还瘸着呢.....


640.webp (18).jpg


早上门诊一开门,一个小伙子弯着腰一瘸一拐的进来了,“大夫,我腰痛死了,左腿也又疼又麻,路都不好走了,吃了中药,做了针灸推拿,还贴了一个民间的祖传秘方膏药,本来还要继续做针刀的,没有敢做,因为后背贴膏药的地方皮肤烂了。”


听了小张的叙述,仔细查体和读片后发现,小张就是个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L4/5节段,可就是反复了3个多月都没好,甚至症状在逐步加重。考虑到小张只有28岁,建议他选择创伤比较小的手术,可以做一个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或者小切口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效果确切,创伤都很小,恢复也快。小张疼的受不了,只求赶快解决疼痛,他父母犹豫不决,担心手术可能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手术吗?


孟医生耐心和他们解释,腰椎间盘是两个椎体纤维软骨环,就像个夹心软糖一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身体重量和活动对腰椎的冲击,对于维持腰椎稳定性和腰椎的多向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外伤、老化等因素影响下,纤维环破裂,髓核被挤了出来,就像软糖的夹心被挤了出来,压迫到了后面的腰椎神经,神经受压就会产生腰部、小腿的疼痛、麻木,小张这样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0%以上的人可以通过“躺平”休息、口服止痛药、牵引、理疗等手段缓解,但如果经过超过6周的正规保守治疗后,疼痛麻木仍然没有缓解,则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因为神经很“娇嫩”,受压时间长了即使手术解除压迫,也很难恢复,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既不是越快做越好,也不是拖到无法忍受再做手术。因为害怕手术而让神经长时间受压迫,可能造成神经最终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害,产生后遗症,得不偿失。


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尽早手术。一是发生了马尾神经综合征,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马尾神经,产生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异常,则需要急诊手术;二是出现了明显的下肢无力的症状,比如踝关节和大拇跖不能往上翘等,也要尽早手术。

 

选择哪种手术比较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目的是解除腰椎神经的压迫,如果合并腰椎的不稳定,还需要重建稳定性。目前有不少手术方式,比如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开放的小切口突出髓核摘除术等;合并明显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则需要选择腰椎融合手术,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打钉子”。至于哪种手术最好,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情况、手术后的活动要求等综合考虑,“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至于选择微创还是传统手术,则还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手术习惯,不能为了追求“微创”而微创。以上提到的手术都很安全,有经验的医生几乎不会发生神经损伤甚至瘫痪的风险。


小张和父母听了后,如梦初醒,立即要求入院手术治疗,看了他后背溃烂的皮肤,我们既心疼又无奈。如果小张能及时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来龙去脉,他也不会因为害怕手术而走了那么多弯路,浪费了时间、金钱,更重要的是伤害了身体。根据校长的具体情况,孟医生帮他选择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摘除了压迫在神经上的髓核后,小张的疼痛立刻缓解了,手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


所以,面对腰椎椎间盘突出,您不必害怕,科学认识、规范预防,科学治疗。平时注意正确的坐和弯腰姿势,避免久坐,注意腰背肌锻炼,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腰背肌锻炼可以参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领衔创作的点击量超过千万的腰椎健身操。再遇到椎间盘突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您都不必害怕,因为有我们专业的团队和您一起面对。


作者:孟庆兵,李娟

指导:董健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编号:20DZ2312000、21DZ2302900)

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

(编号:GWV-10.2-XD11)


延伸阅读



坐一会儿腰就痛,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尾巴”受伤为什么要痛这么久?


好端端的年轻人,怎么身体就歪了?


远离颈背痛,离“行走的衣架”更近一步


颈部转动时为何“嘎嘣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椎"求健康杂志主编:董健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