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传染病大作战——落地生根:登革热

作者:庄建林名医工作室    2021-06-06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215 篇文章


640 (7).png

640 (8).png

640 (9).png

640 (10).png



想知道在泰国发生了什么吗?
赶紧点击下方的音频
抢先收听“登革热”的故事!

落地生根:登革热来自大医小护00:0015:52

历史小课堂

1779—1780 年期间,亚洲、非洲和北美记录了多次登革热大流行。1789 年,美国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博士发现、定义并报告了第一例登革热。

登革热全球目前仅有一种疫苗被批准使用,即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公司研制的Dengvaxia®。2017年该疫苗于墨西哥与巴西上市,但随后研究发现,此疫苗只适合以前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使用,未感染过登革热的人使用疫苗后,感染登革热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反应。中国目前暂时没有上市登革热疫苗。


病原小百科
1.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由伊蚊(花脚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在伊蚊孳生的热带、亚热带地方流行。登革热输入病例没有得到及时处置,可能会引起本地的流行。
2. 登革热的症状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骨骼和关节痛,部分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关节和骨骼痛得像是骨折了;另外,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都会出现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出血、休克等严重症状,称为登革出血热。
3. 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疫区归国后15 天内,如果出现了可疑的登革热症状,请到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的情况,否则很容易漏诊。
4. 在旅行途中要做好防蚊措施,例如穿长衣长裤、住有蚊帐的床铺,或是涂好驱避剂。伊蚊吸血的高峰期是早上5-6 点和下午6-7 点,这两个时间段尤其要注意防止被叮咬。
5. 注意消灭伊蚊的老巢。伊蚊主要喜欢住在小水体,例如小的瓶瓶罐罐、假山、废旧轮胎的积水,如果周围环境有这些孳生地,记得做到翻盆倒罐,不留积水

听完还不过瘾吗?

那就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图书吧!



640.webp (5).jpg




总顾问:姜庆五教授   医学顾问:长宁区疾控中心 赵文穗主任医师  蔡恩茂主任医师 汤泓副主任医师         


IT技术支持:上海悦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医学内容:庄建林名医工作室    编辑:张展  高慧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 专项项目——项目名称: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应对与治理(项目批准号:72042004)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0700)

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保障项目(2017年)

长宁区第四轮(2018-2020年)创新团队(后备)(基于人工智能和原创IP体系的传染病防控创新研发团队)

长宁区医学名专科: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学校急性传染病监测与防控)

长宁区疾控中心创新团队:视觉健康与健康科普团队


延伸阅读



传染病大作战——没落贵族:猩红热


传染病大作战——死灰复燃:麻疹


传染病大作战——春之篇:水痘


传染病大作战——凤凰涅槃:结核病


传染病大作战——冬之篇:流行性感冒

传染病与疫苗杂志主编:庄建林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