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让手术中的你做个有“温度”的人

作者:唐玲 吴品雯    2021-05-2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197 篇文章

手术室,在人们的认知中无疑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进入手术室的人们往往因为紧张、害怕而 “瑟瑟发抖”那知道体温在围手术期的重要性吗?今天,麻醉医生就带您了解一下。


围手术期低体温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疼痛共同构成了生命五大体征,正常人体核心体温为36.5℃~37.5℃。体温调节中枢可动态地产热和散热,维持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稳定,即使所处环境温度出现改变,机体核心体温仍保持在37℃左右。围手术期病人因受手术及麻醉因素等影响容易发生低体温现象。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的现象称为围手术期低体温,也称为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

 

640 (2).png


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因素


⑴ 自身因素

术前禁食、患者自身体质比较差,老年人(年龄>60岁)、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患儿)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⑵ 手术因素

开放手术、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术中输入未加温液体超过1000ml或大量库存血均使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增高;


⑶ 麻醉(药物)因素

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及区域麻醉均会不同程度地使血管扩张,增加散热,从而容易发生低体温;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麻醉镇痛药均可影响体温的调节中枢,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⑷ 环境因素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于23℃低体温的发生风险也增加。

 

640.webp (14).jpg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危害


⑴ 可引起病人血小板功能抑制,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手术出血;


⑵ 抑止受体生化代谢酶活性,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病人的清醒时间延长;


⑶ 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⑷ 低体温患者术后会出现寒战,增加不适感;


⑸ 能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手术部位感染率也可能增高;


⑹ 围术期低体温不仅增加医疗安全隐患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的增加。

 

围术期防治低体温的方法

 

近年来,对于围术期体温管理深受临床重视。      根据2017年《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中指出:⑴ 将核心体温的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指标的一部分;⑵ 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应具动态连续性,涵盖整个围术期;⑶ 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的保温处理。      

    

640 (3).png


综合保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手术室温度不低于21℃;


2、所有患者减少术野的暴露,非手术区域可以覆盖棉毯、手术单;

  

640.webp (15).jpg


3、术中所有体腔冲洗液建议加温至38-40℃后再使用,静脉输注液体超过500ml及冷藏血制品需使用输液加温仪加温至37℃再输注;


4、其他主动保暖措施:暖风机、输液加温设备如水浴加温系统、金属板热交换器等。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普及,围手术期患者的体温管理也成为了ERAS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麻醉科团队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患者围术期体温正常,改善患者预后。麻醉,有技术、有温度、守护您!


作者:唐玲

审校:吴品雯


延伸阅读



敬畏生命,关注麻醉——2021年“中国麻醉周”

走出无影灯下的“守护者”——带您了解麻醉门诊

手术麻醉之后,不适的只会有疼痛嘛?

手术台的背后——麻小护带你了解我们是干“麻”的

“保护性通气技术”——如何让你在麻醉过程更安全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麻医(蚂蚁)之家杂志主编:方浩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