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一白遮百丑,防晒必须有!

作者:徐凝,李福伦    2017-08-03原创标识

收藏

一白遮百丑,一晒毁所有?!


你的防晒做好了么?


640.webp (43).jpg


“一白遮百丑”被女孩子们奉为美丽信条,万千女性竞相奔走在美白的道路上,交流探讨着各路美白秘籍。说好的“没有最白,只有更白”,可眼看这越爬越高的气温和越发猛烈的夏日阳光,咱们的美白大计可还行?可千万别“一晒毁所有”啊!


一. 到底谁是元凶?


阳光、海浪、沙滩……炎炎夏日里少不了户外游玩、度假旅行,在亲近自然、尽情玩耍的同时也付出了晒黑起码两个色度的沉痛代价(仙女们的内心是崩溃的)……笔者的朋友小陈前段时间去了泰国,明明假期撞上了几个连续的雨天,窃喜没经历烈日暴晒,可怎么到家还是黑了一大圈?生无可恋……可要好好研究研究,看来还得和这“可爱又可恶”的阳光斗智斗勇才行。


640.webp (46).jpg


没错,晒黑的罪魁祸首、爱美人士深恶痛绝的就是紫外线。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刺激我们体内名为“酪氨酸”的酶的活性,促进黑色素的合成。肤色加深、晒斑等皮肤问题,都是黑色素经活化-合成-显现三个阶段,并聚集于表皮层而产生的。紫外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UVB(275-320nm)和短波紫外线UVC(230-275nm)3个波段。但由于大气层的阻挡作用,入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主要是UVA和UVB。UVA能够穿透表皮到达真皮浅层,即使阴雨天,它的穿透力丝毫不打折扣,很多光敏性疾病甚至皮肤癌,都跟它脱不开干系。此外,UVA还会对皮肤胶原、透明质酸、弹性蛋白进行破坏,引起皮肤弹性组织变性、粗糙、形成皱纹,皮肤的光老化也就这样发生了。UVB的穿透力虽然略为逊色,但它对皮肤的损伤不容小觑,要知道日晒伤多半是因它而起,晒伤常见的脱皮、红斑、水疱都是ta的“杰作”。所以皮肤被晒黑、晒伤其实是UVA和UVB共同作用的结果。


640.webp (44).jpg


原来你是这样的紫外线!恐怕天下爱美人士也是如临大敌了……所以(敲黑板,重点来了!)只要白天进行户外活动,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我们都应该进行防晒,不论季节和天气!未到酷暑,防晒先行,这不只是关乎美丽大业,更关乎我们的皮肤健康!


二. 防晒战术几何?


640.webp (45).jpg


1、惹不起,躲得起


我们要尽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长时间户外活动,这个时间段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2、能遮则遮,忍住炎热


能长袖长裤绝不短袖短裤,能高领至颈绝不袒胸露背!虽有些夸张,但确实有效。在衣物的颜色和材质上也有讲究,论防晒效果,深色衣物>浅色衣物,全棉衣物>化纤衣物。


3、全副武装齐上阵


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都是防晒利器,可以保护我们的面部皮肤。


三. 天然防晒建奇勋


很多食品都具有紫外线防护作用,堪称肌肤的“天然防晒霜”。比如富含多酚的绿茶、草莓、苹果,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富含多种氨基酸的西瓜。我们的家常菜“番茄炒蛋”实际上也是一道防晒名菜。通过摄取这些食物,其中的有益成分也可以辅助抵御紫外线侵害,助力肌肤健康美丽。

 

四. 防晒主力,还看我“金钟罩”和“黑布衫”


科技改变生活,除了穿戴遮阳防晒,天然防晒打辅助,如今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防晒霜、防晒喷雾可是防晒的主力军。


纵然产品琳琅满目,究其作用原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好比一座“金钟罩”,通过物理的形式遮蔽、反射阳光起到防晒效果。而化学防晒就像是一件神奇的“黑布衫”,将紫外线吸收、中和(以一种较低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避免紫外线直接损伤皮肤。皮肤科医生对理想的防晒霜达成共识,最好能满足以下的四个条件:


1)全波段防护,有效抵御UVA、UVB;

2)安全性、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俱佳;

3)无毒、无刺激;

4)具备防水抗汗功能


640.webp (47).jpg


在防晒霜的包装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防晒指数,分别为SPF(防晒伤指数)和PA(防晒黑指数)。SPF针对UVB,也就是防止皮肤晒红,其后常跟数值表示强度。举个例子,SPF30即表示涂抹该防晒霜在阳光下晒30分钟后才会出现皮肤晒红。而PA针对的是UVA,能够防止皮肤晒黑,通常用“+”表示强度。但请注意,盲目追求高防晒指数是不可取的,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防晒霜,才不会给我们的皮肤带来额外负担。


出门前20-30分钟涂抹防晒霜,涂抹时遵循“足量勤补”的原则,保证足够的覆盖厚度与保护时效。国际标准的有效使用量为2mg/cm2,约1-2张A4纸的厚度哦,最好隔两小时补涂一次。在游泳、潜水时,我们需要防晒系数较高并且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晒霜,更为频繁地补涂,为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提醒各位读者,若不慎晒伤,出现皮肤红肿、脱皮甚至水疱,自觉灼热、瘙痒或疼痛剧烈,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白"肤"美健康杂志主编:李福伦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