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过年啦,还有哪些“药”注意?

作者:蔡田恬 王建平    2021-02-17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005 篇文章

今年很特殊,“新冠”闹了一年多,随着新年的再一次到来,冷空气来袭,新冠病毒似乎又猖獗了一些,尽管提倡少聚餐聚会,但是一家人总还是得有些新年氛围,小酒喝起来,小曲儿唱起来,大家免不了要注意一把“节日综合征”,小编免不了要提醒一把那些千万”药”注意的事儿。


640.webp (4).jpg


1. 过年“药”注意:不要因为不吉利而停药


常有老人言,年初一吃药不吉利,一吃就要吃全年,小编很纳闷,你那些抗高血压、抗血糖的慢病类药物,不就是要吃一整年的吗?何必在意初一不初一呢?言归正传,尽管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年的禁忌“看病吃药”一直存在,很多人也因此能拖则拖,擅自停药,甚至有些人为了追求吉利这件事,一停就停七天,对于很多病症都非常不利。如果是急症类的,容易拖成慢性病,加深疾病的程度,伤害到身体,比如尿路感染,急性肾炎等;如果是慢病类的,原本就是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原本平稳控制的病情可能由于断了几天药就反转或者难以控制。如果病重到非要住院不可的,也不可因为吉利这件事,拿自己身体开玩笑。


2. 喝酒“药”注意:很多药会与酒相冲突


过年喝点小酒难免,但是“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你放在心上了吗?有些药和酒一起服用会起反应,轻者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恶心呕吐,重者心肌梗塞、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通常我们叫它“双硫仑反应”。还有一些药与酒一起服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溃疡、肝损伤、血压异常等。有些人认为今天早晨吃的药,晚上喝酒已经间隔了足够时间,事实上,起码要5天时间的间隔,才能避免这些相互作用。那么哪些药与酒一起会让人极度不舒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呢?

头孢类、甲硝唑+酒=双仑硫样反应。


安眠药+酒=大脑活动抑制,引起严重困倦眩晕,血压降低到极低水平,呼吸困难。


解热镇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诱发酮症,且低血糖症状常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烦躁、意识混乱,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区别,以致发生严重且持久的低血糖。


抗抑郁药+酒=血压上升,抑郁症症状恶化


治疗关节炎药物+酒=胃溃疡、肝损伤

图片


3. 娱乐“药”注意,吃药的节奏不可乱


春节晚会,走亲访友,睡个懒觉,那是常有的事,积压了一年的“娱乐性洪荒之力”在过年这几天往往被无限释放,很多人会选择放飞自我。老人们可能忙于应付各种来访,牌友们可能经常日夜颠倒,作息时间被打乱,用药时间不可乱。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遵循药物特点才能起到良好作用。


当然如果真的忘记或者错过了,一般来说,记得的时候立马补服药物。


1天服用1次的药物:当天补上


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如果记得的时候接近原本的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如果已经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当次剂量服用,且不可擅自加倍剂量。


4. 吃药“药”注意,饮料不可来配药


吃药不喝酒固然是因为药和酒在一起会危害人类健康,但是饮料和药在一起同样不科学,或许没有酒的影响那么大,但是茶里的鞣酸、咖啡可乐里的咖啡因都会影响药物吸收与药效,牛奶则容易与药物中的生物碱产生沉淀。


5. 最后“药”注意,板蓝根不要随便吃


“新冠”病毒让咱们的国药板蓝根彻底火了一把,抗疫到现在,其实大家也发现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还是能够非常好的控制病毒的传播。


“板蓝根”在《本草便读》中称之能“清热解毒、辟疫、杀虫”,板蓝根冲剂配伍了金银花、连翘等多味中药,确实对感冒、咽痛等具有良好效果,它也的确具备抗病毒作用。它虽是一味良药,但是不一定适宜每个人,而且它终究是一味药,不能想喝就喝,更不能多喝久喝。且不说它对新冠病毒到底有没有体内作用,光说它是药三分毒,就不提倡盲目跟风,神化板蓝根。


最后祝大家牛年牛来运转扭乾坤,“药”到病除万事兴!

 

作者:浙江省中医院

蔡田恬  王建平


延伸阅读



刷屏的mRNA疫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咳嗽不是病,咳起来要人命


高血压患者同时用好几种降压药物为什么血压还是控制不好?


药品冷知识 | 屎、尿、昆虫统统可以入药,这是一篇重口味的科普!


药品里的γ-氨基丁酸怎么跑到儿童成长伴侣里去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药"安全保健康杂志主编:王建平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