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000 篇文章
大妈29岁那年,丈夫上山砍柴,一不留神掉到山涧里,没能救活。受世俗的影响,她没有改嫁,独自一人将年幼的儿子拉扯成人,儿子硕士毕业后留在城市,和同窗女友结为夫妻,有儿有女,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儿子媳妇都劝母亲到城里一起过,大妈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穷窝”,一个人自在惯了,愣是不肯进城。 这一年,儿子要出国考察,一去就是半年,媳妇又要带两个上学的孩子又要工作,抽不出更多时间回家照看婆母,经再三劝说,终于答应到城里和媳妇住在一起,老的、小的,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和媳妇相处的日子,是那么和谐、融洽,出国在外的儿子也很安心。过了不久,媳妇发现婆婆常常背着人不由自主地搔抓阴部,经过再三询问,婆婆才道出实情。 说来话长,她患外阴瘙痒已经30多年了,早些年山莊贫苦、落后,没有医院,难受了就洗一洗。后来日子好了,有了通往县城的汽车,到医院看病已不困难,可她固执地认为,一个寡妇家家的,若去妇产科看病,让人们说三道四的不好,就这样一直拖着。 “有病不看可不行”,孝顺的儿媳硬是将婆婆带到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局部活组织病理诊断为瘤样增生性外阴炎。 1. 外阴、阴道炎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治疗可以“药到病除”,很快治愈。而这位老人由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导致外阴炎,一拖就是30年。瘙痒、搔抓、破溃,经久不愈,以致双侧大、小阴唇异常肿大,就像两个小茄子,表皮角化、增厚,犹如橡皮且伴有溃疡,像这样严重的病变,临床上已十分罕见。 2. 病理报告为“瘤样增生性外阴炎”,是由于某些不良刺激,如物理、化学、生物、炎症等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导致异常、过度生长,形成瘤样改变。虽然病理上像肿瘤一样增生,但仍属良性病变范畴,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 致使这位老人有病不治的原因,居然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老一辈丧偶女性,在守寡独居的日子里,小心谨慎地活着,不敢和异性交往,尤其害怕染上与生殖、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觉得没法见人,更不敢去看病,就怕有人说三道四,毁了名声。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80-90%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白色念珠菌),此菌对热的耐受力不强,加热至60度1小时即可死亡。此菌寄生在外阴、阴道、口腔、肠道等部位,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致病。可以是自身传染,也可以通过性行为和接触污染物被感染。 5. 本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灼热刺痛、奇痒难耐、坐卧不宁,有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性交痛等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粘厚,多为凝乳状或豆渣样,阴道壁上附有厚厚的白色膜状物。 6. 阴道分泌物在显微镜下见到念珠样菌属,或者见到孢子和假菌丝,本病即可确诊,倘若一般检查未能确诊,也可以做培养。本病极易复发,经久不愈时应当寻找有无其他原因,如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 7. 该病有接触污染物而致病的可能,一旦染病应和家人隔离,衣物、卧具应单独洗涤,高温消毒。尤其内衣、内裤、床单、被罩,要勤洗、勤换、勤晾晒。洗衣机、坐便器等均应定期消毒。未治愈前应当避免性生活。确诊本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羞于启齿,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私密处的疾病,应当大大方方地去看,原本是一种常见的念珠菌阴道炎,因为羞于启齿,一拖再拖,发展为严重的“瘤样增生性外阴炎”,自己痛苦不说,尚有恶变的潜在风险。好在经过半年多的悉心治疗,大妈的病总算是治愈了。 作者介绍 郭述真 教授 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山西省科协首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医学创作分会会长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健康女性杂志主编:郭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