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一个糖尿病医生的独白

作者:刘光辉    2020-11-10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832 篇文章

关于时代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我们奋斗在何处,裹挟在大时代的潮流中,一个又一个“不得不”的理由,打破了正常的生物钟,“健康”的资本在透支……


关于基因


常听人说,我家人有糖尿病,我是遗传患病。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参与其中,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等待促发。几十年,糖尿病患病率一路飙升,从1980年到2020年我们的基因改变了吗?并没有!


关于“扳机”


40年来到底是什么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扣动扳机,量变成为质变。李光伟教授曾说:自行车换成了汽车,搓衣板换成了全自动洗衣机,喝白开水换成了含糖分很高的饮料,曾几何时,肥胖成为王府井大街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风景线。


它——生活方式推动了改变!久坐,运动过少,满怀决心办了却凉了的健身卡伴着体重与日俱增,腰围逐渐增大,体重指数向上飙升,造就了新的趋势,新的流行。


关于两个糖友


某一天,发现检验单上血糖飙升,世界突然安静了,似乎按下暂停键。2型糖尿病患病出现井喷,人数增加超过10倍。


我曾诊治过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偶尔的一次扦脚导致皮肤破损,不经意间测量的高血糖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依然熬夜加餐,仍旧吸烟饮酒,没想到病情陡转直下,从原来的大脚趾局部感染蔓延到整个脚踝,最终不得不接受截肢的悲剧。经历人生中的无常,慨叹尘世间的苦难,一把辛酸泪,更与何人说。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为何泪纵横。


我在门诊还随访着一位患病多年的1型糖友,从起初的每天四次胰岛素注射,到后期的胰岛素泵治疗,每次健康宣讲时他都拿着笔记本做记录,俨然态度端正的小学生。从饮食的结构到运动的类别,从进餐的顺序到五谷杂粮的热卡,他都会和我一探究竟,每次来就诊的时候总是带着血糖记录本。为了控制血糖,他已然使出了“洪荒之力”,患病20多年,体检没有任何并发症。


640.webp (18).jpg


两位糖友,两种典型。你以为对抗的是血糖吗,并非如此。所有的调整都是与天然的惰性和贪婪斗争。敬畏生命、遵循规律的态度惠己惠人。


关于行动


管住嘴,迈开腿......这些道理似乎都懂。心动了,有行动吗?今日行动了?明日复明日,又能否战胜不愿受约束的自己?


愿你,直面生活方式必须调整的现实,愿你开始参悟生活中的每一份日常。良好的血糖控制来源于生活方式的每一次自律,不要等血管神经面目全非的那一天,才开始了解所有的珍惜原来是动词,而非名词或者副词、形容词。


糖尿病是一种流行病,更是生活方式病,2019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 1.16 亿人,每 10 个中国成年人,就有 1 个糖友。这些数据不禁让人触目惊心。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严重影响国人的生活质量。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了解糖尿病,还得看糖尿病医生的“真科普”。

 

640.webp (19).jpg


作者:刘光辉,工作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内分泌时间”专栏作者,新浪微博/公众号“大内名捕”,荣获第四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主编《内分泌那些事儿》等6部书籍,主编新作《2021糖友日历》,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300余次。 


延伸阅读





饮食管理——诱人的零食


糖友运动如何保证安全糖友运动如何保证安全


一问一答聊聊“生酮饮食”


谈谈桥本甲状腺炎


迎着春光,我们做一道关于“补钙”的数学题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内分泌点点通杂志主编:李颖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