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话中暑

作者:尹成伟 ,熊旭东    2017-07-12原创标识

收藏

夏季,气温开始升高,我们时常感到头晕脑胀,有人心里开始暗自嘀咕,这么热的天气,我会不会是中暑了?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说说“中暑”这个事。


640.webp (19).jpg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空气湿度大且通风不好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高温综合征。高温及长时间的烈日下暴晒均会引起中暑,夏季睡眠不充足、高强度的工作、疲劳状态则是夏季中暑发生的常见诱发因素。


根据中暑表现的不同分为3期:


1.热痉挛:夏季我们在高温和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的液体和电解质会大量丢失,肌肉疼痛和痉挛,这种肌肉的疼痛及痉挛常常在腿部及腹部表现明显。这时我们会感觉头晕、恶心,浑身无力,是中暑的前兆期。


2.热衰竭:这期患者皮肤潮湿,苍白或者潮红。身体的大量出汗,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和休克。该期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


3.热射病:这期患者出现高热(体温大于40℃),意识不清,脑、肝、肾和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病死率极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种情况对于中暑者可以依次顺序出现,也可以交叉重叠发展。



二、中暑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一个动态的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会为我们设定一个体温,这个设定温度过程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空调时,用空调遥控器设定的一个预定温度一样,如果我们的体温低于体温中枢的设定温度时,人体就通过增加体内的氧化代谢,运动,寒战来增加热量的产生,同时我们也会收缩体表血管来减少皮肤表面热量的丧失,这样我们就可以积聚热量用来提高自己的体温,这是人体的一个产热过程。如果我们的体温高于体温中枢的设定温度时,这时就需要一个散热过程来降低自身体温。人体可以通过扩张表面皮肤的血管,增加对流,同时汗腺大量出汗提高蒸发以散发热量。并且人体与环境热量的交换也是散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人体与环境的热量交换有四个形式:⑴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当环境温度较低时,辐射散热占散热量的60%;⑵蒸发散热,通过体表水份的蒸发来实现的一种散热方式,出汗多,蒸发散热量越大。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占散热量的25%;⑶对流散热,是机体通过接触体表的空气,由空气对流而散发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对流散热决定于温度差及空气流通的速度,约占散热量的12%;⑷传导散热,是人体通过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水较空气热传导性好,人体与水直接接触后,散热速度较平时提高20倍以上。通过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使我们的人体的腋窝温度维持在36-37.4℃,肛温36.9-37.9℃。


640.webp (21).jpg


当人体散热出现障碍,体温迅速上升,中暑就会发生。散热过程障碍有几个方面因素:⑴环境温度过高。当环境温度过高,不仅自身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人体还要从外界高热环境获取大量的热能,导致体温迅速上升;⑵自身产热增加。夏季重体力劳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发热性疾病患者,自身产热大量增加,而热量又不易散发,也会导致自身体温迅速升高;⑶散热功能障碍。在空气湿度大,蒸发困难,肥胖及通风环境不良情况下,人体会出现散热不良,导致体温升高;⑷自身汗腺功能障碍。大面积皮肤受损患者,汗腺功能不良及无汗腺者,由于皮肤无法进行汗液排泌,蒸发散热受阻,出现散热不良,导致体温升高。部分年老体弱者对高温适应代偿能力低也是发生中暑的重要原因。上述因素单方面及多方面作用后导致人体温度过高,高温直接损伤人体细胞,引发系列损害最后出现脑、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从而导致中暑的发生。



三、如何应急处理中暑?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时,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的年轻人及老幼体弱或有慢性疾病者,一旦出现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心悸、下肢及腹部抽搐疼痛均应考虑有中暑的可能,出现中暑表现者应立即做到迅速降温,遵循“黄金半小时”,力争半小时内迅速降低中暑患者的体温,需迅速使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意识清楚者可予以分次少量饮水,脱去患者外衣,进行四肢肌肉的按摩,促进散热,头部置放冰袋,用15℃凉水,反复擦拭患者皮肤、用风扇吹患者及置患者于空调环境中,使患者体温降至39℃,送医患者可用冰盐水进行胃及直肠灌洗,必要时可血液透析降低体温。


中暑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立即送医院救治,血压稳定者可予以氯丙嗪冬眠疗法,同时加强监测,保护脑、肝、肾及心脏的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中暑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大于42℃),意识障碍是热射病的重要特征,表明患者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死亡率较高。患者30分钟内降温速度决定了患者的预后,降温的延迟将会极大增加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几率,死亡概率增大。


640.webp (23).jpg


四、如何预防中暑?


1.对于夏季中暑,重在预防,高温作业者应该对中暑的表现有所知晓,知道一旦发生中暑应该如何处理;对于家中有年老体弱及慢性疾病患者要改善起居条件,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流畅,气温过高时及时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


2.在炎热的夏季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如果一定需要外出,则需要做好防护工作,戴好太阳帽、太阳镜,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要随身携带含盐饮料,尽量乘坐交通工具出行,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3.高温户外工作要调整作业时段,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户外劳作。


4.不要从很热的环境马上进入开着空调温度很低的房间,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设定过低,通常情况下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4℃,开空调时不要冷风对着人体直接吹。


5.夏季可以自制些清凉饮料:通过引用这些自制饮品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功效。

方法一:西瓜洗净后切去绿皮,水煮30分钟,去渣加糖,放凉后饮用;

方法二:甘草15克,加少许盐,沸水冲后浸泡1小时饮用;

方法三: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透,加糖凉后饮用;

方法四:将鲜荷叶半张撕成小片,白术10克,藿香、甘草各6克煮20分钟,加白糖,凉后饮用。


6.随身携带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一旦出现中暑表现,及时服用上述药物缓解症状


 急中生"治"杂志主编:熊旭东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