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720 篇文章
现在医院里各种X线检查设备已经非常普及了,例如X线摄片、CT等,它们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X线具有放射性,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对于频繁接触它们的人员,或者特殊人群,例如孕妇,不免可能产生一定的顾虑。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医院里的X线使用是否安全。

X线最早是1876年由物理学家希托夫首先观察到,最终由德国科学家伦琴研究并于1895年发表论文,所以X线有时候也被称为伦琴射线。普通人每年在自然界中也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大约为1-2 mSv,这是非常安全的。权威部门对于普通公众制订的年辐射当量剂量限值是15 mSv。常见的胸片检查一次的辐射当量剂量约为0.02 mSv。身体不同组织拍片所需的辐射量不同,例如胸腰椎的摄片,其所需辐射量则要达到几十张胸片的水平,可能拍一次就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自然辐射量了。CT能提供比普通X线片清晰得多的影像,因此很多时候医生更愿意让患者进行CT检查。但是一次胸部的CT检查其所需的辐射量达到350张胸片的辐射水平,普通人一年的辐射量限值相当于做2次胸部CT。虽然CT检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安全的,我们仍然应该谨慎控制CT检查的次数,不是必需时更多的选择X线片等辐射小的检查手段。

虽然普通人并不用担心医院中的X线检查,但是对于孕妇,无论是本人、家属,甚至一些医生都有很多的顾虑,有时候疾病诊断需要时却拒绝检查。那么孕妇进行X线检查是否安全呢?这里我们要用一个新名词,辐射的吸收剂量拉德(rad),1 rad约等于10 mSv。一般认为,对于胎儿5 rad以下的辐射量是安全的。怀孕后5-28周,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辐射特别敏感,此时胎儿接受的辐射量<10 rad时,临床上没有发现新生儿出现智商减低的现象。而怀孕26周以上的胎儿,放射诊断的辐射量对胎儿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例如孕妇接受头部或胸部CT检查时,胎儿所受到的辐射量往往<0.1 rad,而且此时医生还会给孕妇的腹部盖上防护射线的铅毯,更进一步减少了胎儿所受到的辐射量。而当孕妇必须做腹部或者盆腔CT时,此时胎儿受到的辐射量可达1-5 rad,一次检查的辐射量对胎儿仍然是安全的。因此对于孕妇,如果疾病确有必要进行X光检查时,例如肺炎、肺栓塞等,仍然应该接受检查,以免贻误病情。医务人员也应该准确掌握孕妇可允许的辐射量,避免向患者传递错误的信息。顺便说一句,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并不是利用放射射线,对于孕妇是完全安全的。

在ICU中,由于危重患者搬动不便,经常需要给患者在床旁摄片,因此一些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也会担心自己日积月累会遭到过量的辐射。每当给患者进行拍片时,常常见到医务人员也躲得远远的,甚至还要躲到铅板或墙壁后面去,事实上这是毫无必要的。在X光机上有束光器,可以将X线限制在需要照射的有限范围内,在X线照射范围以外仅有少量的散射线。有人做过研究,在机器摄片时,距离机器1米、4米及8米处,测得的辐射量仅为0.044 mSV、0.0028 mSv和0.00068 mSv。这相当于站在X光机旁边1米处,所受到的一次辐射量仅相当于每年自然辐射量1 mSv的1/22。如非特殊情况,医务人员显然不会挨着机器这么近。如站在4米远,则需每天接受一次这样的辐射,加起来才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自然辐射量。而如果站在机器旁八米处,所受到的辐射量近乎等于每日食物中所含的辐射剂量,可以忽略不计了。由此可见给患者进行床旁摄片时,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风险是非常低的,只需要离开拍片所在的病房即可。远远地跑开,甚至躲到其它房间去毫无必要。这样做反而可能因为缺乏监护,给ICU里的其它危重患者带来莫大的风险。

正确的掌握医院里各种放射检查对人体的影响,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不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而且有利于患者客观看待辐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恐惧,提高诊疗工作中的依从性。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