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如何应对怀孕后身体的那些变化,一文给你讲清楚!

作者:沈静茹    2020-08-20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669 篇文章



什么是早孕反应?

早孕反应是指在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孕妇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妊娠12周后随体内HCG水平的下降,症状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但并非所有的呕吐都是早孕反应。


孕期母体的生理变化会有哪些呢?
自觉症状

01
停经

这是一般人最常注意到的怀孕先兆,只要是一般正值生育年龄的妇女,月经正常,在性行为后超过正常经期两周,就有可能是怀孕了。

但并不是月经没有来就是怀孕,月经没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卵巢机能不全,荷尔蒙分泌不正常,工作生活压力大,考试紧张等等。可以进行自我检查最好是到医院进行有效的检查。

02
妊娠反应

640.webp (7).jpg 恶心呕吐

应对措施

  1. 少食多餐,不要让肚子空着

  2. 不必对短期内的平衡饮食过于关注,尽量吃自己想吃的东西

  3. 如果刷牙的时候恶心加重,可换另外一种牌子的牙膏或许有效

  4. 如果由于口腔唾液存积使恶心加重,柠檬汁、苏打水或姜片,可缓解不适。

  5. 尝试着吃一些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平价优选:烤面包、土豆。

  6. 起床时感觉恶心甚至呕吐可吃固体食物如苏打饼干,半小时内暂不喝水,少量多餐,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

640.webp (8).jpg

早期心理状态也格外重要,“恶心”是宝宝和你打的第一声招呼。

 轻度的孕吐反应对身体无大的影响,也无需特殊的治疗,只要情绪稳定适当的休息,注意调节饮食即可;

程度较严重的,可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呕吐,进而表现出全身无力,消瘦,脱水,少尿,甚至酸中毒等危重病症,无论对准妈妈还是胎儿,都是不利的。对于这种情况,医生暂时会用药物控制症状。

03
疲劳

640.webp (9).jpg

妊娠早期感觉到疲劳,这是正常的现象,疲劳是体内激素水平集聚性上升的副作用。一般12-14周时疲劳会渐渐减轻。

应对措施

  1. 讲究实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坐着的时候抬高脚部,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尤为重要。

  3. 可适当的寻求他人的帮助,不可以重体力劳动。

  4. 每天适当的活动,有益于缓解疲劳。

04
乳房的变化

640.webp (10).jpg

自妊娠8周起,受到增多的雌孕激素影响,乳腺发育时乳房逐渐增大,有刺痛、膨胀和瘙痒感这是怀孕早期的生理现象,此外还会有乳晕颜色变深,乳房皮下的静脉明显,乳头明显突出。

05
尿频

640.webp (11).jpg

怀孕前3个月,由于子宫在骨盆腔内渐渐变大,造成骨盆腔内器官相对位置改变,导致膀胱承受压力增加,使其容量减少,从而使准妈咪一直产生尿意。一般到了孕中期尿频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应对措施

  1. 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多做会阴肌肉收缩运动

  2. 孕期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做好个人卫生

  3. 平时适量补充水分,不要过量或大量喝水。睡前1-2小时内不喝水

  4. 有了尿意及时排尿

  5.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06
特别提醒

640.webp (12).jpg

约有1/3的准妈妈会在孕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见红”,也就是在怀孕12周以内阴道出现少量粉色,红色或褐色的血性分泌物。

有超过50%的孕妈可以安然度过怀孕初期 出血这关,成功继续妊娠。

见红了切勿慌张,不能盲目保胎,首先去医院看医生,确诊孕早期出血的原因,及时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为了您自己、腹内胎儿的安全,请务必按时听讲孕妇学校小讲座并认真执行相关内容!最后希望您孕期平顺,安全分娩,开开心心地抱着小宝宝回家!


【产科就诊】


产科普通门诊:周一到周五,全天


640.webp (13).jpg


就诊地址:

上海市同仁医院门诊大楼-4楼-妇产科门诊 

上海长宁区仙霞路1111号

地铁:2号线 北新泾地铁站 

门诊咨询电话:400-920-9995

特需咨询电话:52039999-转-71612

妇产科住院部咨询电话52039999-转-72431


END


撰文 同仁妇产科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配合文字

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请告知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文内容转载自“上海市同仁医院妇产科”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产后这样吃,月吃越美丽


困扰千万女性的盆腔炎,医生说出了它的真相!


哪些女性最容易得肌瘤?关于它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疫情少出门,盆底自测教会你


如何让老妈安稳的度过更年期?这些常识了解下!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