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是什么阻碍了少年奔跑的脚步?

作者:桑红 付佳    2020-07-08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591 篇文章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是一首充满青春和活力的歌曲叫做《少年》,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想起那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和他们美好的青春。然而,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在所有的犯罪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不乏一些性质恶劣的案件,我们没法将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和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联系在一起。那么,是什么让这些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640.webp (5).jpg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青少年时期特殊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虽然比儿童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认知仍具有片面性和直观性,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于一些事物没有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误导。青少年缺乏成年人所具有的分析、辨别、判断能力,心理发展滞后,不能与生理发展完全同步。在青少年时期,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是情感上具有冲动性,表现出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青少年通常不能理智处理情感问题,缺乏情绪管理的方法。还有就是青少年与成人相比意志比较薄弱,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足。


2.在家庭因素方面

许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家庭的完整性和社会经济地位。第二是家庭功能,主要包括家庭气氛、亲子依恋、亲子沟通等。第三是家庭成员的行为,主要包括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父母监控。家庭功能和家庭成员行为是青少年犯罪直接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民主的教养方式、适当的父母的监控对亲少年犯罪有预防作用。当家庭破裂是由离婚、遗弃、父母分居而不是死亡造成时,单亲家庭与犯罪的联系最明显。来自单亲或继父母家庭的儿童往往由于社会化水平低而较易受犯罪的影响,许多研究者认为不是破裂家庭本身导致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而是破裂家庭的出现导致其家庭功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3.其他一些相关因素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学习成绩、同伴的影响,还有自身的个性因素有关系。犯罪的青少年在学校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并且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他们没有愉快的体验,有辍学可能。还有一些是留守儿童,因为其没有父母的管束和关爱,更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到的方面。


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能做些什么?


1.充分重视家庭教育

在青少年成长中,父母无疑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变化,不同时期调整策略,同时也要注意早年的时候与孩子的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并且用更民主的方式来抚养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要注重言传身教。单亲家庭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正性的引导,给与应有的关爱,避免溺爱和补偿心理,对于家庭的不完整性,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消化理解而不是回避问题。研究表明,随着父母监控水平的升高, 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逐渐减小。


2.有效开展学校教育工作

我们知道目前绝大部分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掌握一些心理常识来帮助自己。教师应该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别是一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应该多些正性的引导和鼓励,给与心理上的支持。并且也要与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多发掘其其他方面的优势,让其更好的融入学校生活,注重个性的培养。


3.加强社会功能

在社会层面,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的不同背景,我们要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如,针对社会上流动的青少年,应改善该群体的就业、医疗、教育措施。对于留守儿童,应该为其提供合理的教育资源和更有利的制度保障。发挥社区功能,为特殊家庭和特殊情况的青少年提供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吸引青少年到社区去,了解其心理动态,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不让少年停下奔跑的脚步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家庭、学校、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延伸阅读


她得了什么病?


高考在即,您的状态怎样?


关于复工后的心理应对小策略


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围城里的秘密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晴"杂志主编:桑红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