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家宝宝是个“夜哭郎”,白天精神良好,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个不停,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宝宝和妈妈的睡眠,也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得了夜啼症。
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宝宝白天一切正常,入夜就哭闹不止,出现间歇哭闹或抽泣。
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常见原因 1、宝宝尿床,或者襁褓裹得太紧; 2、宝宝口干舌燥、饥饿,要吃东西; 3、宝宝白天睡觉过多。一般2-5个月大的宝宝一昼夜需睡16个小时,白天如果睡得过多,夜里就容易哭闹。 4、感冒、肠痉挛、肠套叠、肠炎、绕虫病、佝偻病等疾病都会引起宝宝“夜啼”。感冒和肠痉挛是最常见的。
预防措施 1、给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室内温度要适宜,被褥要尽量柔软轻松。 2、临睡前排泄好大小便,睡前不要吃得过饱。 3、给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岁以内的婴儿,每天上、中、下午都要睡觉。 1岁以上的幼儿,每天中午及下午都要睡觉,晚上睡眠应从19点左右开始。 2岁以上的幼儿,必须做到每天睡午觉,晚上从20点左右开始睡觉。 4、白天不要让宝宝玩得过于兴奋。
作者:上海妇儿活动指导中心 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