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恰逢冬至过后第一天。我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冬至天阴冷到极点,阴盛而衰,阳气始生。所以冬至节历来有这样的敬老习俗:晚辈要拜见长辈,并向长辈敬献保暖鞋袜履之物,表达对长辈的祝福——顺阳而长,健康长寿。
这一天,我们“达医晓护——黄手环家园”项目携手塘桥社区居家健康服务社,发起主办了一场“科普嘉年华”活动,暨是对前期“达医晓护——关注黄手环,关爱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塘桥社区行” 2016年科普活动的圆满收官,也是配合“塘桥认知友好化社区”建设的延续,更是居家健康服务社一年一度为塘桥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的平台和机会。我们携手10余家单位,共同为塘桥社区居民送上一份“冬至养生大礼”。
13:00刚过,100余位居民潮水般涌入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百姓舞台。寒风凛冽的数九寒冬里,这么多的中老年居民顶风冒雨来参加我们的科普嘉年华,真的让我们大家心里感动。 13:45,活动准时开始。街道领导首先讲话:塘桥社区已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高质量的老年生活,不但要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更要有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优质健康资源。街道会调动包括科普教育在内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把塘桥街道建设成为优质的“康养社区”。力争对上海众多高度老龄化社区如何保障老年人颐养天年,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领导讲话结束,我们的“嘉年华好戏”马上上演。首先奉上的是国内首创的科普形式——科普相声。啊?科普相声~~~对,您没听错,就是科普相声。等到主持人把演员引导到舞台上,台下的居民更是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居然是2位漂亮女孩说相声!!!科普相声今天头一次听,2位女孩搭档说相声,就更是第一次见!!!她们为本次嘉年华带来的节目是《老糊涂》,围绕一位老大爷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状况多多所引发的故事。节目包袱不断,居民笑声连连。
在欢乐的气氛里,向大家科普了2个关键知识: 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是逐渐下降的。 2.照顾患者,需要家属足够的耐心。 今天给我们居民带来无限笑声和欢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声协会的“医”笑解忧团队,由多名临床一线的医学生共同创作和表演。“医”笑解忧团队专注于医学科普相声——“医生说相声”。他们致力于将专业的医学常识转化成相声语言艺术,让听众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医疗常识。后续,我们会同“医”笑解忧团队联手,共同探索社区科普教育活动更多创新模式,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科普福利。 相声节目之后,10余家机构和单位的嘉年华摊位依次摆开,提供多种健康咨询和服务,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有多家医院的认知症、心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健康咨询,还有老年居民最为关心的血压/血糖检测、骨密度检测等健康检查服务项目,以及老年政策的咨询服务。十余种健康咨询和服务,旨在为塘桥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满足大家的健康需求,提高健康意识、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我们“达医晓护——黄手环家园”项目也为大家带来了2个健脑益智小游戏“益智彩虹伞”、“机智画五官”,不间断滚动开展。游戏空间有限,但居民玩得投入,玩得开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2016科普嘉年华的举办,本身就是“达医晓护——关注黄手环,关爱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塘桥社区行”项目科普创新的举措;科普相声的加入,更是为社区科普增加了喜闻乐见的全新形式。 2016年,我们的项目从筹备出发,到收官,共持续7个月,举办及合办了共计6场科普活动。基本覆盖了社区居民所需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知识;有30余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项目出力。 1、社区科普工作,大有可为空间。随着城市深度老龄化的加剧,家庭规模的急剧缩小,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大社会、小家庭都在时代的浪潮里不断被冲击,被改变。社区科普如何扣合这一时代背景,精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是科普工作者要不断思考的命题。 2、百姓对于科普新形式、新内容非常感兴趣,但并不意味了传统科普形式和内容没有出路。如何把传统“老菜”“炒”出新意,并同现代科普形式相结合,共同把社区科普活动推上更高的水平,是科普工作者要思考的另一个命题。
2016科普嘉年华结束了,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新、更优质的科普服务的目标永远不停止,我们永远在路上……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蒋平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