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由世卫组织主办的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万国宫如期开幕。在第三天,由波兰大使PiotrStachańczyk与世卫患者安全大使Liam Donaldson共同主持了“应对用药安全全球挑战,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周边会议。会议回顾了一些不安全药物实践的实例,强调了现有的关键策略,努力防止与药物相关的伤害,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在世界各地,不安全药物实践和用药错误都是患者安全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13点左右,由来自加拿大的Maryann Murray 女士进行发言。她是患者安全组成员。她曾经有位22岁的女儿,叫做Martha。Martha患有慢性低血钾症,这是个一个内分泌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补充钾,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电图往往是不正常的。
在诊疗过程中进行了完整的心脏检查,但是异常结果并未引起重视,导致都没有意识到患者的心脏问题。当Martha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的症状时,被当做双向情感症并遵医嘱使用锂剂治疗。病人家属查阅了说明书,一起在网上查了锂剂的相关信息,但是却忽略了患者的医疗记录里提示避免使用锂的警示,并且对相关副反应、不良反应缺乏了解。在Martha发生心律失常时甚至还追加了锂的剂量。
13天以后,Martha的父亲在早上发现她躺在卧室的地板上,已经死去了。她遭遇了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没有机会去呼救,年仅22岁。
患者来到医院就诊,除了医生、药师、护士和其他卫技人员共同参与您的疾病治疗,您自身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就具体谈谈用药差错与不良反应。两者有何区别呢?简单地说,不良反应是药品的自然属性,而用药差错是人为疏失。
用药差错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测;用药指导及药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
(来源:2014 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同时,《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应实施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调查处理程序和采取整改措施。国内有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等各组织形成监测、报告、评价及防范的体系。医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用药安全理念,掌握不同环节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法,主动报告用药差错,分析差错产生的根源,最大限度防止差错的二次发生。对于患者而言,拿到药品在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对照处方医嘱,对于用法用量和用药禁忌有一定的了解。有疑问及时联系医生、药师、护士等医务工作人员,这样可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用药安全的水平。
在国际范围内,于1970成立了WHO药物监测中心,也就是现在位于瑞典的乌普塞拉监测中心。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法律法规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1号令),办法明确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规范了报告的程序和要求。现监管的主体组织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监测网络已覆盖全国28万余个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1044份。近几年来,“齐二药”、 “欣弗”和“尼美舒利”等事件的发生,无不考验着我国正不断完善中的不良反应监管体系。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不良反应事件的连年增长。
(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看了以上的数据,您或许会质疑我们的医疗工作的质量,或许也会害怕用药,但是也请您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我国的人口已达13.6亿,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占到了2.1亿。2014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就达760186.6万人次,细心算一下,用药差错和不良反应还是小概率事件。
生病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会尽我们的所能救治患者,但是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您的健康需要您的积极参与:
1)希望患者积极参与报告用药差错和不良事件,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大数据的收集由专家鉴定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衡量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可能存在的药物伤害,来决定是修改说明书(对不良反应作相应的警示)还是药品撤市。
研究数据表明,含右丙氧芬的药品制剂存在严重的心脏毒副作用,且过量服用可危及生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品种国内外监测和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和论证后,认为该药品在我国使用的风险大于效益。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1年1月28日发出通知,决定将含右丙氧芬的药品制剂逐步撤出我国市场。
2)政府、医院、媒体都在通过不同方式给公众做健康教育,希望患者能积极参与,提升自己的健康管理认知和用药知识。
3)目前就诊的现状:笔者所在的上海某三甲医院,每天门诊一名医生要接诊80~300名患者,一名药师要配发700~800张处方,每天繁忙的工作,很难给每一个患者详尽周到的服务。但是如果您对治疗和用药有疑问,可以主动问询医师和药师,我们还有专门的药物咨询室和“六院药师”公众号,欢迎您前来咨询。
最后再强调一下,在与医生、护士或者药师交流时,五个关于药物使用的问题一定要问清楚:
希望我们的“达医晓护”和“六院药师”能给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咨询,让我们携手,不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张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