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又称世界心理健康日,是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倡议的节庆,订定为每年的10月10日。 首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1992年举行,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与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的机构合作,以推广全世界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和提倡。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今年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因此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也会设有不同的主题,去努力改善现状。 1996年起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 1996年: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2]
今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精神卫生日,其侧重点除了宣传精神健康知识之外,更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问题,尤其是职业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全人服务”推进,我们发现,对于精神障碍人士而言,药物和心理治疗手段可帮助其疾病的康复,但真正让这些精障人士改善社会功能还需要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这种和普通大众一样的继续工作、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因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开启“牵手社会,与爱同行”职业康复实训基地共建活动倡议,并链接21家爱心企业资源与市精卫中心现场签订意向书,承诺愿意成为本市精神障碍者职业康复“阳光实训基地”,活动当天还组织了精神康复作品展示与义卖活动,受到领导及各界的人士的好评。 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薛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