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你,真的健康吗?

作者:薛莉莉    2020-06-25原创标识

收藏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又称世界心理健康日,是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倡议的节庆,订定为每年的10月10日。

首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1992年举行,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与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的机构合作,以推广全世界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和提倡。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今年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因此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也会设有不同的主题,去努力改善现状。



1996年起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

 1996: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2]

 2016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3] 

                 

  今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精神卫生日,其侧重点除了宣传精神健康知识之外,更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问题,尤其是职业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全人服务”推进,我们发现,对于精神障碍人士而言,药物和心理治疗手段可帮助其疾病的康复,但真正让这些精障人士改善社会功能还需要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这种和普通大众一样的继续工作、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因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开启“牵手社会,与爱同行”职业康复实训基地共建活动倡议,并链接21家爱心企业资源与市精卫中心现场签订意向书,承诺愿意成为本市精神障碍者职业康复“阳光实训基地”,活动当天还组织了精神康复作品展示与义卖活动,受到领导及各界的人士的好评。


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薛莉莉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