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也许你不知道,慢性肾脏病人和糖尿病人几乎一样多

作者:李青    2020-06-25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548 篇文章

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高血压就诊,我翻看他之前的体检报告,发现他几年前就已经出现蛋白尿,考虑他先出现的肾脏病,而高血压是肾脏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肾脏有问题。


640.webp (24).jpg


一个60岁的老人,2年前体检就已经发现血肌酐轻度升高。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但他从没当回事。我给他详细检查后发现,他的左肾功能正常,右肾已经萎缩且几乎无功能,进一步检查发现右肾动脉狭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分析右肾动脉狭窄肯定许多年了,长期肾脏缺血发生萎缩。但直到一侧肾脏完全“废掉”了才发现肾脏有问题。


有两个老人,都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一个最近血压很高,一个已经发生脑梗,他们之前的检查就已经发现双肾弥漫性病变,但他们从没有考虑过高血压的肾脏病变。


还有更多的高血压老人,对夜尿增多当做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其实,夜尿增多是高血压性肾脏病早期特征性的症状,但被大部分老年人忽略。


还有更悲伤的故事,有年轻人直到尿毒症了才第一次看医生。其实,尿毒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简单的尿液检查就能够发现问题,但就是没有被发现。




科普讲座时我经常问大家:现在糖尿病人多还是肾脏病人多?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糖尿病人多。



事实上,根据《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2015 年更新版)》公布的数字,我国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人数约1.195亿,而糖尿病人数约1.139亿,慢性肾脏病人和糖尿病人几乎一样多。可为什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糖尿病人比慢性肾脏病人要多得多呢?



首先说说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等;


血检异常:血肌酐升高、不明原因的贫血、低血钙、高血磷;


影像学异常:肾脏缩小、肾脏肿大、两侧肾脏大小不一样:


病理性异常: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诊断;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


只有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任何一点,时间超过3个月,都考虑是慢性肾脏病。




一般而言,身体出现了不舒服才认识到自己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但是,早期肾脏病往往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少量蛋白尿没有任何感觉,只有体检才能发现。这是慢性肾脏病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不如糖尿病的诊断那么简单。还有,各种媒体和医学界对慢性肾脏病的宣教逊于对糖尿病的宣教,也是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不如对糖尿病认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640.webp (25).jpg


对任何疾病而言,早发现才能早治疗,明确诊断才能精确治疗,对肾脏病更是如此。


早期肾脏病完全是可控的,如果有效控制,90%的肾脏病人不会进展到尿毒症。可现实是,现在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根本原因就是对肾脏病的重视不够。平时不知道怎样预防,早期肾病没有及时发现,发现了没有有效控制,最后发生悲剧。


和测血糖相比,尿液检查并不复杂,而且更经济,没有任何痛苦。所以,对慢性肾脏病对高危人群,比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反复过敏患者、长期用止痛药和某些中药患者、老年人等,一定要定期进行尿检。


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而发现问题时可能已经不是早期。


不是肾脏病人少,而是没有认识到!


唤起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任重道远,医患双方都要继续努力。



延伸阅读


肾衰就是这样形成的


疫情期间,慢性肾脏病人七大注意


你也许想不到,这些常见病的“疾病密码”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你自己就可以破解


大吃大喝,糖尿病高血压,这位老板的生活方式,已经为自己的身体埋下了“定时炸弹”


高脂血症患者,请注意贝特类降脂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肾一家杂志主编:李青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