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成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相信许多人在饥饿或未按时进食的情况下都有过低血糖的体验,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手抖、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强烈饥饿感,进食糖水或甜点后症状迅速缓解。严重的低血糖可出现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口齿不清、抽搐、口吐白沫、肢体活动不利,甚至昏迷、休克。
低血糖有什么危害性?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能为我们机体日常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正常人一过性的低血糖反应可以通过肝糖原的释放来得以自身调节,而有血糖代谢紊乱、创伤或严重肝肾疾病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时直接进入嗜睡或者昏迷,引起缺氧性脑病,即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发生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头晕、嗜睡、躁动、言语障碍、思维迟钝、行为怪异,低血糖时间长会引起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导致死亡。故低血糖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时比血糖升高还要可怕,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⑴ 药物因素,使用降血糖药物过量、给药时间不当或剂型错误。
⑵ 饮食因素,如禁食、大量饮酒。临床上最多见的低血糖常常是糖尿病病人。读者一定会觉得奇怪,得了糖尿病不是应该血糖升高吗?怎么又成低血糖了?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如某一天恰巧胃口不好进食减少或者呕吐腹泻,而降糖药物没有相应减少,就容易发生低血糖。
⑶ 运动因素,突然运动过量,过多地消耗了体内的葡萄糖,会引发低血糖。
⑷ 疾病因素,肝功能减退者肝糖原的储存与释放减少会出现低血糖;肾功能减退者对降糖药物的代谢时间延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降糖作用增强,会发生低血糖;胃肠道手术后发生了倾倒综合症,会出现低血糖;早期糖尿病因胰岛素的释放与血糖升高不同步,也会发生低血糖;其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还要排除胰岛细胞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应用水杨酸类药物等。
如何抢救低血糖?
发生了低血糖不要惊慌,如有上述低血糖症状并检测手指血糖低于3.9mmol/L需马上处理。
⑴ 神志清醒能进食者应立即予口服糖水,或吃一点巧克力、蛋糕、饼干、面包等甜品。
⑵ 如神志不清昏迷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予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治疗,同时每1~2小时一次监测血糖水平,有些中长效降糖药因半衰期长、代谢缓慢,低血糖容易反复发作,故需监测血糖至少24~48小时,待病情稳定后再由内分泌医生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⑶ 昏迷患者还需要检查头颅CT等排除急性脑血管病以及其他原因。
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作?
⑴三餐进食要规律,做到定时定量。建议糖尿病病人出门时随身携带一粒糖、一块巧克力或饼干、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我是糖尿病病人以及家属的联系方式”,如出现上述低血糖症状可通过立即进食得以缓解,紧急情况下也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
⑵若有进食减少、呕吐腹泻、或运动量增加、肝肾功能减退时,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降血糖药物可适当减量。
⑶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小贴士
胰岛素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胰岛素不仅仅是为了降低高血糖,还要考虑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一、常用胰岛素的分类
1、超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15分钟,作用高峰30~45分钟,持续时间2~4小时。如诺和锐、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20~30分钟,作用高峰2~4小时,持续时间6~8小时。如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
3、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1.5~4小时,作用高峰4~12小时,持续时间14~20小时。常用的有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
4、长效胰岛素: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24~36小时。如来得时、诺和平。
5、预混胰岛素:短效与中效制剂的混合,起效时间30分钟,达峰时间2~8小时,持续时间24小时。如诺和灵30R或50R、优泌林70/30、诺和锐30、优泌乐25或50。
二、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中的胰岛素可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未开封的需放置于冰箱内2~8摄氏度冷藏。选择合适的部位皮下注射:脐周5cm以外、双侧手臂上外侧、双侧大腿前外侧、臀部。75%酒精消毒,预混胰岛素需上下颠倒摇匀,注射后停顿6~8秒再拔针,针头最多使用3次,以免注射部位感染。
2、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注射部位皮下硬结、过敏反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避免皮下硬结的形成或脂肪萎缩,胰岛素过敏反应比较少见,可有注射部位瘙痒、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3、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朋友如有头晕乏力等不适,应立即测手指血糖,发现低血糖及时给予高糖处理。血糖不稳定者随时就医,建议一天中监测7个点,即三餐前空腹、餐后2小时和晚上睡前9点的血糖,有时候医生甚至还会要求你测凌晨3点的血糖以便更精确地调整你的胰岛素剂量。血糖稳定者可每周测2~4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去医院复诊一次并查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