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胃癌防治任重道远

作者:杨秉辉    2017-06-17原创标识

收藏

这些年来,我国的肺癌、肠癌、乳腺癌发病率猛增,肺癌甚至已经跃升为我国发病率、死亡率皆居第一位的癌症,十分引人注目。原居我国癌症发病率之首的胃癌,在公众视野下似乎已经少了些关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全部肿瘤中现居第二位、死亡率则居第三(次于肺癌与肝癌)位。显然,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



640.webp (16).jpg


近据国际癌症统计机构报道:2012年全球新发胃癌95.1万例,死亡72.3万例。中国发病数、死亡数分别占其中的42.6%与45.0%,为42.4万例与29.8万例。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仍应是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重点,此事应引起我国各界的充分重视。


我国胃癌发病情况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40岁后高于40岁前。纵观这些年来胃癌发率变动的趋势是:农村地区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而女性及城市地区的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则皆大致持平。由于胃癌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故这一“上升”与“持平”的现象还需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即因老人占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增加,而使这一人群中胃癌发病率增加或不降。若剔除这一因素,则可看到无论城乡、男女,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是有所下降的。同样,在剔除人口年龄增长的因素后,无论城乡、男女,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亦是有所下降的。这一点自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640.webp (17).jpg


据肿瘤学界专家解释:近年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胃癌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认为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高盐饮食减少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增加有关。而死亡率的下降则是与诊断(包括筛查)、治疗的技术进步有关。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看到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仍居世界前列,而且还应看到我国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2003年至2005年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为27.4%,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可达54.0%至57.9%,这主要是与我国的胃癌病例发现较晚有关。


我国胃癌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目前所见到的剔除人口年龄增长因素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下降,可能更多的是得益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欲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少是提高治后的5年生存率)还需作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640.webp (18).jpg


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质,胃癌、除贲门部位的以外,89%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1月曾发布《胃癌预防的策略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报告。而在我国幽门螺杆菌在全人口中的感染率高达56%,清除高达数亿人口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自有许多的医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问题需要研究。但改善饮食卫生、改变多人一起共餐的饮食习惯、加強口腔卫生等以减少新发感染的举措却是应该重视的。又如有研究认为清除青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防癌的收效最大,那么对这一人群是否应优先考虑此种预防性治疗等等皆应由有关部门认真加以研究的。


胃镜检查检查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如今在我国亦已成为共识,绝大多数县级医院亦多已能开展这一检查。目前应该努力的是提高检查医师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与提高民众对胃镜检查的接受度。在胃癌高发地区的胃癌筛查,即在无症状的人群中进行的以发现早期胃癌为目的的检查应该推行,而且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是以直接采用胃镜筛查效果最好,相信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我国民众对胃镜检查的接受程度亦会逐步提高,在胃癌的高发地区直接进行胃镜检查以筛查胃癌是有可能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术后残胃等“胃癌高危对象”的随访中定期采用胃镜检查、亦是有可能的。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国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必将进一步提高,疗效亦必将提高,胃癌的死亡率亦必将进一步下降。


640.webp (19).jpg


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度,尽管得益于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开始有了一些下降的趋势,但是我国胃癌的防治任务仍是任重道远。此事关乎大众的生命健康,其实也不同程度地关系着我们自己或家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充分关注、积极参与胃癌的预防、早发现等工作。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