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哮喘发作的知与治

作者:黎林,熊旭东    2017-06-13原创标识

收藏

一、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有气喘、胸闷、咳嗽,有些症状可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听诊可闻及哮鸣音。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中国哮喘联盟2013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 14 岁以上人群哮喘的总患病率为 1.24%。哮喘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病,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二、    为什么会得哮喘?

哮喘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儿童、青少年相对多见。哮喘没有传染性。哮喘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患哮喘,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也相对增高。但遗传因素不是绝对的,哮喘的发作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比如食入或吸入变应原,大气污染,吸烟,肥胖等。

 

三、    哮喘发作怎么办?

    哮喘目前不可治愈,但是可以被控制的。遇到哮喘发作我们该怎么办?

    1.自救处理:

a.哮喘发作时患者不要紧张,尽可能脱离诱发哮喘及危险的环境,立即平坐,不能活动。身边有氧气者应及时吸氧。

b.备有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剂(如万托林等)应及时吸入用药,可先吸入1-2喷,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1次。另外可加用茶碱类药物口服、同时吸入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爱全乐等)以加强疗效。

c.如症状不缓解,呼吸气促明显,唇甲紫绀,讲话断续,意识模糊者,则需及时送医。

    2.医院治疗:

    如吸氧、吸入及口服药物不能缓解者,可静脉注射激素类、茶碱类药物。出现呼吸衰竭、意识模糊等重症哮喘表现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3.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哮喘的治疗上历史悠久,中医认为“伏痰”为其基本病理因素。在治疗上分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汤药常用方子有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金匮肾气丸等,具体需予辨证施治、随证加减。针灸也常用于治疗哮喘,常用穴位有肺俞、天突、定喘、列缺、足三里等。

 

四、    如何预防哮喘?

1.哮喘患者应常于医院随访,定期检测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eNO)等,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建议行过敏原检测,查明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常见过敏原有海鲜等食物、花粉、香水、动物毛发、螨虫等,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2.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如遇雾霾天则不宜外出,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哮喘在季节上表现出一定的易感性,春秋季节空气中容易弥散花粉等过敏性物质,此时应少去公园、植物园等易过敏环境,外出应佩戴口罩,依症情可选择使用哮喘日常控制性药物,如顺尔宁、阿斯美、舒利迭、信必可等。冬季气温骤变,易对呼吸道造成刺激,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可口服维生素C泡腾片,玉屏风颗粒等。

    3.健康的生活起居对于哮喘的预防也颇为重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按时起居,勿过操劳,忌食油腻辛辣,戒烟戒酒。

    4.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平时通过服用汤药、针灸、按摩、拔罐来治本,冬病夏治和冬令进补膏方对哮喘的预防也是很有帮助的。三伏天期间进行中药敷贴是冬病夏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法,依据患者的体质,选取不同的敷贴方,比如偏寒体质,多有选取麻黄、细辛、白芥子等温热之品,敷贴穴位常取天突、大杼、肺俞穴等,此外还可配合汤药、穴位注射等加强疗效。

 

小贴士

许多患者常常在哮喘发作时,面对众多气雾剂不知所措,应该应用哪个气雾剂呢?

药物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局部用药,直接作用呼吸道,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药物吸入的方式主要有机器雾化、气雾剂、粉剂吸入。常用的吸入药物分类有:

1.短效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建议随身携带,发作时及时使用,但不宜作为日常控制性药物使用,常用有沙丁胺醇吸入剂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一般不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常用有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

2.吸入性激素:主要为哮喘日常控制性药物,可长期规律用药,常用有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3.短效或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可配合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常用有异丙托溴铵等。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多用于兼有慢阻肺患者的长期治疗,如噻托溴铵等。

4.吸入性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如舒利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如信必可),常可作为哮喘日常控制药物。

我们在选用吸入性药物时,要注意急性发作和日常控制有别。在使用日常控制性药物时,要遵医嘱,规范、规律使用,切勿自行停药。长期未发作、控制良好的患者,在医生评判之后,可不用药物治疗。此外在使用药物吸入时,我们需要注意吸药时与吸气的配合度要好,用药后要漱口。药物吸入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剂量相对较小,遇气道痉挛严重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分布等,如果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则需全身用药。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