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新鲜出炉,大奖获得者谈“人与动物那些事儿”

作者:卢洪洲    2017-04-27

收藏

地球村,也译为世界村(global village),是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简单点说,地球村是说地球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大家交流就像在一个小村子里面一样便利,就称地球这个大家庭为“地球村”了。

同一个健康,地球村人与动物的那些事儿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朱翠云 卢洪洲

地球村是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是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来的,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相互间变得更加了解了。在这个人员和商品密集流动的相互关联的世界上,再没有多少健康威胁属于地方性威胁。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多变的微生物世界有了多个新的肆虐机会。在这个被国际旅行的速度和被聊天室、博客和推特实时互联的世界里,新发传染病正成为卫生和经济更大的宿敌。

新发传染病:健康地球村的新挑战

先来看三组数据:

数据一:从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病(Ebola)疫情开始,截至2016年6月17日已经感染28616人,导致11310人死亡,病死率为39.5%;中东呼吸综合征自2012年9月以来,已感染1936人,死亡690人,病死率为35.6%,波及27个国家。

数据二:由于耐多药结核病发现和治疗危机仍在继续。全球结核病负担比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以前的估算更为严重。2015年,在估计的 58 万符合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条件的新发病例中,只有 12.5 万(20%)登记接受诊疗。印度、中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等五个国家存在的缺口占总缺口的 60%以上(各国按差距数量从多到少排列)。2013年,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是 52%(这是目前可以获得治疗转归数据的最近一年)。2015年,全球有180万死于结核病(包括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结核病是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头号杀手:2015年,艾滋病毒引起的死亡中35%由结核病导致。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数据三: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事件,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普通民众抢购大量的抗生素;2002-2003年我国的SARS流行初期,发生抢购风;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军人;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病肆虐,曾有150名科学家联名上书WHO,要求推迟或者停办里约奥运会。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增加的感染性疾病或病原微生物出现耐药而导致流行传播的疾病。EID包含两类疾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传染病,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传染病。这些疾病没有国界限制,对现有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出挑战。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病原体种类多,以病毒性新发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与动物关系密切,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多样,常常以动物多见;病死率高,危害大。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的不确定性,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常常是全球性,可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就如之前提到的三组数据,面对新发传染病,健康地球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对人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  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难以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既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养殖业大国,如我国的肉、蛋产量和家禽、猪、牛、羊等饲养量均居世界前列,而近年来的新发传染病大多数是动物传播给人的,从其自然宿主跨越种属屏障进入人群。

对社会稳定及国家和地区安全的影响  新发传染病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起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做生物武器袭击居民,造成社会恐慌及社会稳定。

新发传染性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威胁,其中具有潜在流行可能的传染病更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挑战。早期干预预防和减缓新发传染病,其在健康相关和经济方面的论据令人信服,在此驱动下,过去十年,“同一个健康”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不平衡的卫生与健康事业、低水平的医疗保障、亟待升级的发展方式,呼唤各国集聚智慧、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健康促进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面对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寻求共识,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着力构建健康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了让大家对新发传染病有更深的认识,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近年来几个重要的,有重大影响的新发传染病。

SARS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别说都是动物的错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并被媒体称为“新非典”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MERS-CoV)。都属于冠状病毒的代表性新发传染病。冠状病毒为一类大型家族病毒,能够导致人类和动物发病。

SARS  是一种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人、朋友、医护人员被传染发病;多数集中在25-70岁,尤以青壮年为主,有社区散布的特点;以医护人员为高发群体,这与医护人员同病人接触密切有关系;随着传染次数的增加,感染力逐渐减弱;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军营、学校、工厂等感染率较高。

MERS 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气短。肺炎、肾衰较为常见,腹泻等胃肠症状也有过报告。尽管大多数中东呼吸综合征人间病例属于人与人感染,但单峰骆驼可能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一大宿主,也可能是人间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感染的一个动物来源。

表1  两种冠状病毒(SARS-CoV和MERS-CoV)的比较

病毒名称

SARS-CoV

MERS-CoV

潜伏期

1~5天

7~14天

感染者年龄

感染者成年人比较多见,20~30岁发病人数最多人

感染者年龄较大,中位数年龄为49岁,尤其是严重病例,大多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年老体弱者

致病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在中国,可人传人

主要在阿拉伯半岛,沙特病例最多。有限人传人

临床表现

重症肺炎,进展迅速

重症肺炎,进展迅速,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出现腹泻等

预后

病死率高,达10.9%

病死率高,初期达65%,目前为全球35.6%,韩国为19.4%,死亡病例多为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注:

SARS-CoV: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卫生保健机构的可能蔓延至关重要。由于像其它呼吸道感染一样,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早期症状并不具特异性,并不总能在早期确定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患者。

因此,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针对所有患者一直持续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结果如何。在向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提供医护时,除标准防护措施外还应当增加飞沫防护措施;在向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或者确诊病例提供医护时,应当另外采取接触防护措施和眼睛保护措施;在进行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程序时,应当采用空气防护措施。

在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得到更好认识之前,糖尿病、肾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免疫受损者被认为属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病症的高危人员。因此,这类人员在到访据知可能存在病毒流行的农场、市场或者粮仓地带时应当避免与动物产生密切接触,尤其是骆驼。应遵守一般性个人卫生措施,比如通常在触摸动物前后洗手,以及避免与染病动物接触。应当遵守食品卫生做法。人们应当避免饮用生鲜骆驼奶或者骆驼尿,或者食用没有经过适当烹饪的肉类。

“谈禽色变”?谣言比吃鸡更可怕!

四月中旬,气温渐渐升高。一方面气温适合病毒的生长和传播,另一方面不少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在这个流行疾病传染率较高的季节,对于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老人和小孩等)来说,也是各种大病小病高发的时期。今年上半年,最让人关注的就是H7N9禽流感卷土重来,各种亦真亦假的传闻总是会闹得人心惶惶。每到这个时候,老人小孩如临大敌,一打喷嚏就着急的不得了,对鸡蛋、鸡鸭鹅肉更是敬而远之。

禽流感年年有,小编建议各位不能不把它当一回事,太放心;但也不必谈禽色变,视禽类为洪水猛兽。其实,知道它的病症是啥样的,了解预防的正确方法。善妈不建议妈咪们太把它视若猛兽,而整天心慌慌。更加不建议,家长们不把它当一回事,太过放心。那今日善妈就教大家,怎么样就能在H7N9禽流感面前,好好保护好我们和身边的家人。

鸟禽类流行性感冒,俗称禽流感,是一种鸟类病毒性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禽类特别是水禽如野鸭、鹅、天鹅、海鸥、水鸟和燕鸥是所有这些甲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是甲型H5N1、H7N9、H5N6等某些病毒却造成严重的人间感染。

有三个大家已经熟知的同时感染鸟类和人的甲型禽流感病毒亚型:H5、H7和H9亚型。已有报告目前在亚洲和中东的16个国家的家禽中流行的亚洲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后,常导致严重肺炎,全球病死率约为60%。2013年4月1日,中国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第一个已知的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病例,可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病死率高。

由于禽流感疫情对禽类群体产生的影响,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和造成禽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这可能会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诸如甲型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禽类疫情可能会对地方和全球经济及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大多数甲型H5N1、H7N9、H5N6人类感染病例均与直接或间接接触染病或病死禽类相关。尚无证据显示这一疾病会通过适当烹煮的食物传染给人类。永久关闭活禽市场,让百姓养成吃冷鲜禽的习惯;动物疾病控制是降低人类风险的第一步。

蚊子!蚊子!比鲨鱼更可怕的致命杀手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一篇博客中写道,鲨鱼没有吓到他,吓到他的是一些看上去没什么威胁却杀伤力巨大的生物,比如蚊子。比尔·盖茨在其GatesNotes博客中贴出了2015年致人死亡动物的排行榜,在这些图片中清楚地显示出,去年一年内,鲨鱼仅在全球造成6人死亡,而与此同时,危险性经常被忽略的蚊子却造成了83万人的死亡。他说:“蚊子虽然看似弱小,有时候一巴掌就能拍死它,但实际上它杀死的人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多。”

蚊子的嘴相当于一个皮下注射针,可以直接接触人体血液并绕过疾病防御机制,因此其所携带的病毒可以迅速在人体内传播开来。蚊子作为传媒传播的疾病有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

表 2 蚊媒及其传播的疾病

蚊子

疾病

伊蚊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裂谷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

按蚊

疟疾

库蚊

日本脑炎、淋巴丝虫病、西尼罗热

 

登革热 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感染导致流感样症状,有时还会发展为可能致命的并发症,称为重症登革热。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现在,全世界有128个国家的39亿人面临登革热病毒感染风险。登革热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重症登革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是导致儿童严重患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登革热/重症登革热没有特异治疗办法,但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取决于有效的蚊媒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持续的蚊媒控制措施和化学控制。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皮疹(多数为斑丘疹)、关节痛或结膜炎。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球后痛和呕吐。通常仅出现轻微的症状,持续2到7天。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主要是对症处理。最好的预防是避免蚊子叮咬。预防蚊媒感染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定期使用长效药浸蚊帐、用残余杀虫剂进行室内喷洒以及使用世卫组织推荐的预防疗法。

黄热病 是一种由受感染的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病名中的“黄”是指影响一些患者的黄疸。黄热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黄疸、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和乏力。一小部分感染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症状,其中近半数在7-10天内死亡。该病毒在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黄热病可通过一种非常有效的疫苗得到预防,而且这种疫苗既安全价格又合理。一剂黄热病疫苗足以达到持续免疫和终生保护的效果,无需续种疫苗。接种疫苗的人群中99%在30天内获得有效免疫力。在医院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可提高存活率。目前对黄热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

2016年3月13日,我国又出现了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截至2016年4月12日,我国大陆已报告1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均有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的安哥拉旅行史。

由此可见,我国防治蚊媒传染病迫在眉睫。

预防与控制:打造人与动物的“同一个健康”

 非典、埃博拉、禽流感……近些年来,为何各类新发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这些疾病会对人类、家养动物及养殖业、生态安全带来怎样的影响?2007年1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部长级国际会议上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这一口号。

“同一个健康”定义为多学科协作的努力,包括当地、全国、全球的工作,以实现更好的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这种方法可以预防和减少新发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例如流感,旨在处理在动物与人生态系统交互作用中潜在或已经出现的传染病风险。

“同一个健康”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很多国家政府、国际机构、全球组织正在协作,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正式签署“同一个健康”的全球组织有 WHO、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流感协调系统(UNSIC)、及世界银行。此外,欧盟委员会、美国疾控中心(CDC)、美国国际开发署、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及惠康基金会目前为大量“同一个健康”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而我国对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

● 加强综合性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建设。

● 加强医务人员的新发传染病的培训。真正落实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求。

● 及时告知公众疫情信息,避免谣言。如2013年H7N9甲型流感疫情,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及时告知民众疫情。

● 加强预防控制传染病境外传入和通过交通工具传播。

● 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密切配合。建立完善防控措施联动机制;建立疫情通报制度;实行健康告知制度;建立旅客健康巡查制度;建立传染病人交接制度;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立传染病定点医疗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完善预案和应急程序;加强监督检查。

总之,每一种新发传染病的出现,都是对我国防控体系的建设提出挑战,促进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们比以往更有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延伸阅读:

她,这个在埃博拉病毒面前无敌的女人,然而人们却用恐惧杀死了她... 

以往被称作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病可在人间引起严重且往往致命疾病。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在人间通过人际间传播蔓延。埃博拉病毒病平均病死率约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现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

首次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生在中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村庄,但最近一次疫情始自2013年12月的西非国家几内亚,并迅速扩展,疫情涉及主要城镇及农村地区。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流行。

埃博拉病毒共有 5 种病毒亚型,分别是扎伊尔型、本迪布焦型、 苏丹型、 塔伊森林型和雷斯顿型,本次疫情为扎伊尔型引起。截至2016年6月17日已经感染28616人,导致11310人死亡,病死率为39.5%

社区参与对疫情的成功控制十分重要。疫情的成功控制有赖于将一系列干预措施落到实处,即病例管理、监测和接触者追踪、实验室良好服务、安全埋葬和社会动员。

补液及症状治疗等早期支持性治疗可提高生存率。目前尚没有获得许可并证明可中和病毒的治疗办法,但正在开发的恢复期血浆、免疫和药物疗法已经得到确切的疗效。

目前尚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疫苗,但正在评价两种可能候选疫苗。根据《柳叶刀》2016年12月23日公布的结果[17],一种实验性埃博拉疫苗rVSV-ZEBOV在几内亚的一项重大试验中显示了抵御埃博拉病毒的高度保护性。该疫苗通过用一种编码埃博拉病毒表面蛋白的基因取代一种被称为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无害病毒的基因来起作用。该疫苗不含任何活埃博拉病毒[18]。这是预防一种已知最致命的病原体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第一个疫苗。试验由世界卫生组织、几内亚卫生部和其它一些国际伙伴牵头进行。2015年期间在几内亚11841人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接受疫苗的5837人中,接种后10天或更长时间中没有记录到埃博拉病例。相比之下,在那些没有获得疫苗的人当中,相同时期内记录到23起病例。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