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宁静被“120”的长鸣而打破,分诊护士上前接诊,见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大汗,双手捂住胸口 。交接患者后,患者立刻被护送进入抢救室……医生、护士随即展开一系列抢救措施。就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医护立刻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以及急救药物应用。同时医生指示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急救护士立刻准备好了气管插管用物,另一名急救护士遵医嘱给药,详细记录着抢救过程。医生手持喉镜,将插管缓缓送入患者气道……护士配合固定好气管插管,连接好呼吸机辅助呼吸……医生护士紧张、有序地配合着抢救,争分夺秒与死神斗争……这是一位78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常年老两口独居生活,因心前区隐隐作痛,在家忍了两天,没有及时就诊,第三天老者觉得胸口疼痛加剧,卧床不敢活动,才打电话给儿子送他去医院。老者儿子拨打“120”呼叫救护车送老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时,老者憋气严重,心电图显示大面积心肌梗死。老者刚刚抵达医院突然发生了猝死。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医护尽全力抢救,仍无法挽留住患者宝贵的生命。
儿子埋怨母亲,如果早一点叫他来看望父亲?如果能及时就医?如果重视了父亲如此严重的心脏病?更多的如果,都不能让时间倒转!
此时,我们来重视一些关于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为心脏提供营养血供的血管称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有两个分支,即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再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手绘下图为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供受阻造成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部位的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了解心肌梗死的先兆
心肌梗死是有先兆的!
如果您以往身体健康,突然感到胸闷、憋气,胸口甚至肩背部疼痛、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您就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再次强调,心肌梗死是有先兆的!及时就诊处理先兆症状,部分患者可以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高度警惕“心梗”发作
如果您既往患有心绞痛,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范围较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并且休息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需要高度警惕“心梗”发作。
合并其他部位疼痛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同时伴有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高度警惕“心梗”来袭。
心肌梗死的治疗强调及早发现、及早入院治疗。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应用药物及对症治疗外,需要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再灌注心肌可以通过PCI及时实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上面的病例给我们沉痛的领悟
一定要重视急性心梗的先兆症状及早就医!
这位老者两天前已出现胸闷、憋气等危险信号,如果这位老者出现危险信号时有急救意识,身边常备急救药物,不忽视病情,尽早拨打“120”尽早就医,尽早施行PCI治疗,就为坏死的心肌赢得了医疗急救时间,将有很大存活可能。
出现类似“心梗”,该怎样做?
此时不要紧张,停止各种活动,立刻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120到医院就诊…只要处理及时,有的可免于急性心肌梗死,有的即使发生心肌梗塞,梗塞范围也较小,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易于康复。
老年朋友们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心情愉快,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科学膳食,定期体检,保证睡眠,相信疾病就会远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