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133 篇文章
汪成大夫聊乳腺疾病之系列四
——侦查蛛丝马迹 断案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较易为患者注意,仅次于乳房疼痛和肿块,是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乳腺外科门诊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头溢液医学定义是指除妊娠期和哺乳期间生理性功能以外,乳头自发性出现液体溢出。乳头溢液的表现形式可为自行溢出或因局部不适而用手挤压乳头时致使液体流出。
报案立案
一辨真与假
溢,盈也(《尔雅》)。
1.假性溢液
乳头浅表糜烂而引起的溢液或乳瘘的渗液、乳晕腺、皮脂腺囊肿等。
2.真性溢液
属于乳腺外科诊治的乳头溢液的表现形式可为自行溢出或因局部不适而用手挤压乳头时致使液体流出。

二辨色与量
仔细观察、辨识乳头溢液的颜色性状,对于寻找溢液的原因意义重大。其性质有乳汁样、清水样、脓性、浆液性或血性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性溢液。
溢液量的评估可分为5个等级
+++:不用挤压,自然流出
++:轻压时,丝状喷出
+:强压时流出2~3滴
±:强压时勉强可见
-:压迫亦不见溢液
三辨因与果
1.生理性
在生理情况下乳腺导管上皮有一定的生理活动,可以出现少量透明或乳白色乳头溢液现象,特别是年轻妇女,绝经后妇女少数可见。
2.全身性疾病引起
特别是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脑垂体肿瘤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乳头溢液(溢乳-闭经综合征),常为双侧多导管的乳头溢液,其色泽和性状犹如脱脂乳汁。少数情况下的某些药物也可引起。
3.乳腺疾病引起
最常见引起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有:乳腺急性炎症、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增生性病变、乳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癌。血性溢液常发为单侧,自行溢出或挤压而出,溢液呈鲜红、淡红、浅褐色或咖啡色,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亦可见于乳腺癌。
如果出现了乳头溢液,无论是何种方式、何种性状的溢液,均应引起重视,因为非哺乳期的乳头溢液绝大多数是各种乳房疾病的表现。
现场勘查
针对乳头溢液常见检查方法有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导管内视镜等。

纤维乳管内视镜(FDS)是由光源、影像监视器、摄像记录器、光导纤维镜组成,其外径仅有0.7mm,可直视乳管上皮的变化,对于乳头血性或浆液性溢液而乳房部无肿物可及的乳管内微小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非常好临床诊断价值。

临床上通过乳腺导管内视镜等检查方式可以初步锁定“犯罪嫌疑人”,需要进一步验明正身。
审判量刑
临床上需要手术处理的乳头溢液原因常常多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我们认识一下导管内乳头状瘤这个“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它起病可见任何年龄妇女,多见于40~45岁女性,75%的病变发生于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一般很小,导管镜下肉眼可见导管内壁有带蒂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乳头状结节突入管腔,富于薄壁血管,极易出血。临床特点是乳头有时溢出血性液体,而无疼痛,但肿块不易摸到。由于乳头状瘤小而软,因而临床检查时常不易触及,有时则可在乳晕下方触及小结节,无皮肤粘连。轻压乳晕区或挤压乳头时,有血性排液,可以帮助定位。若中小导管广泛病变,位于乳腺的边缘部位,常是多发性的,则称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可视为癌前病变的一种。一般认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故应该争取早期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后验明正身。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及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相鉴别。特别是对于临床上老年女性出现血性溢液,更要警惕恶性疾病(如导管内癌)的可能性。如果男性患者发生乳头溢液,更不可疏忽大意。
总之,如果非哺乳期妇女乳头有液体流出或胸罩、衬衣上有渍斑,或检查时挤压乳晕附近,乳头有液体流出,应来医院乳腺专科进一步检查。
作者介绍
汪成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黄浦区卫生领军医学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乳甲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促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准医疗专委会 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 委员
门诊地址:上海市普育东路58号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特需门诊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检查”风云杂志主编:施佳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