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108 篇文章
“医生,我手麻,是不是颈椎压迫了啊?” “医生,我手麻脚麻,会不会中风啊?” “医生,我一直脚麻,是不是神经炎啊?” 因为“手麻、脚麻”就诊的人非常多,这些都是比较常问的问题。有的人是过一会儿就好了,有的人则是很长时间不能恢复。这些手麻、脚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藏”着哪些疾病? 我们从神经系统讲起 什么是“麻木”? 从医学上来说,“麻”,是一种异常感觉,是一种刺激症状,“木”,代表感觉缺失,是一种破坏症状。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人造字的能力——“麻木”这一个词,就代表了从刺激症状到破坏症状的演变过程。 那么,为什么会麻木呢? 先说点简单的医学知识 我们的神经系统,又分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中枢神经,主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也叫周围神经,从大脑和脊髓发出,逐渐延伸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我们说的“手脚麻木”,可以是中枢神经引起的问题,也可以是外周神经的问题。当然,比较少见的,还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问题。 相对来说,中枢神经产生的破坏性更为严重。 1.手脚都麻木:警惕脑卒中 首当其中的,就是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或狭窄、血栓脱落、供血不足等都可能诱发脑缺血,引发手麻脚麻,严重时可能预示着脑卒中等高危疾病,应当警惕。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流入大脑的血流减少,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它包括了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约80%。 脑血管病引起的麻木常有这样的特点: 麻木往往是突然发生的,部分在睡眠中发生; 麻木涉及的范围往往比较广,很少局限于一处,常累及偏侧肢体或偏侧面部; 症状与体位姿势无关,但部分患者持续1小时后会自行缓解或持续麻木; 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含糊等。 2.手麻 :可能是腕管综合征 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 手腕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管道”,管理手指弯曲的多根肌腱等结构从中穿过,其中还包括一根很有名的神经叫正中神经。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腕管内压力增高就会压迫正中神经,出现神经卡压的麻木症状。 腕管综合征麻木有哪些特点呢? 靠近大拇指侧的三个半手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 夜间手指麻木比较多见,许多患者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 麻木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双侧发病者多见,手部麻木的范围多不对称; 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骑车、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等; 不会影响到下肢。 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建议到骨科或手外科就诊,做一些电生理的检查帮助判断情况,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利于尽快恢复。 3.腰痛伴腿麻:警惕腰椎病 腰椎病,又叫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中心有个橡胶状的髓核,含有水分和弹性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容易变形失去原有的形状。通俗点说,腰椎间盘就是腰椎体之间类似垫子一样的结构,它在腰椎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弹性逐渐减弱,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突入椎管,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压迫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出现疼痛和肢体麻木,就是腰椎病产生的原因。 根据神经根受压情况的不同,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神经根压迫型和神经根挤压型,前者只是单纯椎间盘突出而压迫神经根,后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这种麻木的特点有: 麻木有相应范围,比如第3~4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第4腰神经的神经根,麻木就会从臀部沿大腿的外侧放射到小腿前内侧,最后到足趾;同时会有腰痛,且活动后加重,如弯腰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会加重;起病往往比较慢,逐渐加重,外伤可使病情加快;症状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大腿、脚趾无力,甚至出现小便功能异常;往往身体一侧的肢体症状比较明显;不会影响到上肢。 4.四肢麻木:警惕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组发病急,以对称的神经炎和/或神经根炎为表现的谱系病。它来势凶险,也会出现麻木,需要提高警惕。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四肢无力,基本对称,以及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的特点有以下5种,若出现这样的症状,需要到医院的神经科就诊。这个疾病与免疫异常有关,需要规范和及时的治疗。 四肢比较对称的麻木; 进展比较快,往往以“天”为单位来进展; 多数伴有明显的肢体无力; 麻木之前有发烧、感冒、手术病史,或疫苗接种史; 麻木的范围呈现典型的“手套”“袜套”样分布,平时手脚接触东西、拿捏东西的时候感觉像是戴了手套和袜子一样,感觉异常。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行为与健康杂志主编:杨志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