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张科长戒烟

作者:周剑平    2017-06-13原创标识

收藏

初次见面的“吸烟健将”


第一次接触到张科长,还是在去政府机关进行公务员大赛宣教的时候,有些许讽刺的是,见到他的时候,他恰好刚买了两条烟,左右腋窝各夹一条,资深烟民的形象昭然眼前。在我再三请求下,张科长接受了尼古丁依赖测试,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尼古丁高度依赖;而接下去的呼出气一氧化碳测定结果更是出现了红灯报警的情况,张科长这才饶有兴致地问我:这个小机器干什么用的,亮红灯是什么意思?借着这个机会,我把吸烟与一氧化碳的关系以及可能造成的风险跟他详述了一番,张科长毕竟经验丰富,当场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若有所思地谈起以前也曾尝试过戒烟,但很快就放弃了。我把戒烟门诊的名片给了张科长,并有些意气用事地说,张科长,我们可以打一个赌,如果在我的帮助下,你成功戒烟,你要带动身边所有的同志推行禁烟,如果最终没有成功,那么我也再不来他所在的场所宣传戒烟。事后想想,这个赌注多少过于小儿科。只是没想到一周后,当张科长出现在戒烟门诊时,我才知道原来当时我的那份坚定和坚持打动了他,他推掉了之前安排的工作特地前来。


初见成效的戒烟尝试


在戒烟门诊见到张科长,在我看来,属于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免去了不必要的寒暄,我开始按照计划进行劝戒。


我详细评估张科长年·支吸烟量、完善尼古丁依赖评分和一氧化碳(CO)浓度测定,评价长期吸烟对张科长身体所造成的综合影响。细化张科长24小时内所吸的每一支烟,自动点烟的时间(环境,场景);仔细研究这些情况下吸烟的内在原因。


在已经充分了解张科长的吸烟历程和充分评估身体情况之后,我将他的戒烟周期定为8周。我给张科长解释到,戒烟开始的2-4周属于戒烟阵痛期,也是戒烟最为困难的阶段,特别是开始戒烟的第1-2周,无论是“烟瘾”还是“抽烟习惯”都会是戒烟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原则上我们不建议在2-4周内快速戒烟,戒断反应可能比较大,但在一些意志力较强或戒烟决心较大的烟民中,我们也尝试过短时间内在药物辅助下尝试戒断,取得较好的效果;戒烟4-6周属于快速减量期,经历过戒烟的烟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戒烟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并非从20支减到10支,而是从最后的2-3支减到完全戒断。在完全适应了戒烟生活,基本度过戒烟阵痛期之后,我们会指导烟民进入快速减少吸烟量的阶段;当戒烟持续到第8周,则进入烟草无反应期,戒烟者对于烟草的需求完全消失。在充分评估了张科长戒烟的意愿和动机后,我认为8周时间完成彻底戒断符合时宜。张科长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我的说辞,但似乎还有些迟疑,毕竟这样的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效果如何,他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表示怀疑。我并没有着急去争辩,毕竟戒烟成效这件事情就如同医学治疗一样,一切都要看结果。于此同时,我提了一个小要求,希望张科长能够以匿名的方式加入到我创建的戒烟门诊微信群,利用休息时间感受其他烟民戒烟的各种困惑和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去感受烟民们成功戒烟后的那份喜悦和相互鼓励。这显然是张科长之前所没有想到的,但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便也欣然接受了。同时,我反复提醒张科长要       关注自身吸烟行为,从减少非成瘾性吸烟开始,把那些可吸可不吸的烟量首先控制下来,接着随着身体对尼古丁依赖程度的降低以及戒断反应的消失,将每天最容易吸的那几支烟首先戒断,之后其他时间段的吸烟情况就会变得相对容易控制。


4周后,当他第二次来到我戒烟门诊的时候,从他的面部表情,我便知道他的戒烟历程开始初见成效了。


主动设立的最终戒烟日


让我意外的是,第二次见面伊始,张科长就表示微信群里各位戒烟者真实的感受的确给了他很大的触动,特别是以为年逾80岁的老者也加入到主动戒烟的队伍,着实让他吃惊,群里有这样一句话让他感受颇深,老者说:我从40岁因为工作关系开始吸烟,一晃便是40年的烟龄,身边的人已经没有吸烟的了,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异类,早知道如此,我就不该抽这么长时间的烟。听张科长言语至此,我便趁热打铁询问他个人的戒烟进程,再次出乎意料的是,他说基本上已经可以控制在每天5支以内,很显然,对于这个结果,他还是有些得意的。


在肯定了张科长的戒烟历程之后,我详细询问了他在戒烟过程中的身体反应,饮食习惯改变等情况。反复提醒张科长勿忘戒烟初心,并将戒烟获益随时进行更新,让身边的人以及一起戒烟的人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支持;从精神层面和替代物层面进行双重覆盖,从而使“烟瘾诱导性吸烟”和“习惯性吸烟”同步戒除。同时我提醒到,在戒断过程中,应该避免几种可能造成“肆意”吸烟的场景:与配偶,亲人争吵;工作、生活不顺心;交通拥挤;空虚无聊;外出会友;因此,戒烟过程也需要家人、朋友以及戒烟专业人士的鼓励、支持和监督。此时的张科长对于彻底戒断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并主动提出了将彻底戒烟日设定在2周后的星期一,因为那正好是他的生日,也的确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



张科长最终戒烟成功了,也在他生日的那天,他与已经相伴30年的老伙计说再见了,而且是再也不见。他也没有再来过戒烟门诊,只是在群里发了这样的一条消息:戒烟的确是一门学问,需要心理和医学支持,所有戒烟成功的人都是奇迹。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