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村民学了个驾照,竟然救了自己孩子一命!

作者:周国忠    2019-11-20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105 篇文章


故事:

一个炎热夏天的中午,车组人员收到“溺水”的命令单,地址为一个偏远的水库。


联系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问调度员说是12岁的孩子溺水,已经心脏骤停,正准备指导家属心肺复苏时,手机信号却断了。


10多公里的山路是出了名的十八弯,驾驶员开得飞快,20分钟到达的时候,车组人员都晕得七荤八素。


远远地看到水库边围了很多村民,就知道大场面来了,晕车的感觉立即消失。车组人员拎着设备就往人群里冲。扒开人群,只见一名中年男性正在给孩子做心肺复苏。

检查患者,虽然没有恢复脉搏,但有微弱的呼吸。


我立即接替了胸外按压,叫护士开通静脉,推注了强心针,并且接上了心电监护。


过了大约2分钟,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


除颤完毕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和血压,血压115/70mmHg,心率120次/分,自主呼吸均匀平稳。


最难能可贵的是,患者双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出现躁动。


“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得立即送往医院继续治疗!”我对家属说。


护送途中,患者一切平稳,我便问患者父亲:“你们怎么会做心肺复苏?”


“前两天去考驾照,刚学的心肺复苏,开始只想应付了事,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患者父亲回答。


“你这个驾照学的太值了,救了你儿子一命!”我兴奋地告诉患者的父亲。


送到医院急诊科时,患者血压110/70mmHg,心率130次/分,呼吸平稳,能睁眼,试图拔除自己的气管插管。


一个月后打电话到医院回访,得知患者当天晚上就苏醒,住了一个多星期便出院回家了。


心脏骤停,也就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常发生在心脏病发作、溺水、触电、中毒后。在中国,每年有约54.4万人因心脏骤停死亡。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时唯一能拯救患者生命的急救技术。然而,在中国,只有不到1%的普通老百姓学过心肺复苏。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心肺复苏,是因为对心肺复苏有以下两个误解:


第一、认为心肺复苏是医疗技术,是医生护士的事。

其实,说心肺苏是医疗技术也没有问题,但在很多发达国家,他们对心肺复苏的定位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学习的一项生活技能。原因是心脏骤停后,大脑的血供停止,而大脑细胞能耐受缺氧的时间只有短暂的4分钟。超过了8-10分钟,基本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也只能是植物人,因为已经出现了脑死亡(如图所示)。


640.webp (2).jpg


然而,救护车能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吗?通常不能。即便是欧洲的很多发达城市,救护车达到现场的时间通常会超过10分钟。


因此,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能在黄金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的人,通常只能是患者身边的人,家人或者朋友。


本文之前讲的故事里,救护车20多分钟才赶到现场,如果不是患者父亲考驾照的时候学过心肺复苏,患者绝对不可能有存活的机会。


第二、认为心肺复苏很复杂,普通老百姓学不会。

心肺复苏,顾名思义包括心复苏和肺复苏,心复苏指胸外心脏按压,也就是心脏不会跳动了,按压胸廓帮助心脏泵血;肺复苏指口对口人工通气,也就是患者不会喘气,施救者吹气帮助他呼吸。


胸外按压非常简单,找准按压位置(男性患者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快速用力向下按压即可。口对口吹相对困难,但是很多研究发现,在成人心脏骤停早期,如果施救者不会或者不愿意做口对口吹气,单纯做胸外按压,患者也是能被救活的。只做按压的心肺复苏非常简单,人人都能学会,不信您可以点开以下视频观看。





延伸阅读


记住这几句口诀,关键时刻能救命!


注意了!这几个地方疼痛,也要怀疑心肌梗死!


胸痛发作时须卧床,冠心病病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救命险”免费送,赶快来领取!


气道异物梗塞如何急救?明白原理很重要!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紧急呼叫120杂志主编:周国忠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