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068 篇文章
小黄姑娘,感觉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检查发现有白细胞已经有5年,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尿路感染,但经过反复抗菌药物治疗,症状仍无缓解。随来上海就医,经仔细询问患者,得知既往有肺结核史,再检查发现尿中结核杆菌呈阳性,最终诊断为泌尿系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好转,可惜的是,病情发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膀胱挛缩、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结核菌扩散至生殖系统引起闭经,甚至可能不孕,这个结果对小黄姑娘本人及家人,都是沉重的打击。那我们怎样才能早期诊断泌尿系结核感染呢?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人体的绝大多数部位都可以被感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而泌尿系结核居于肺外结核第三位,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结核分枝杆菌(MTB),对人有致病性的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洲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体内含有大量类脂质,细胞壁含量最多,形成富脂外壁的疏水性,一般的消毒剂难以渗入,因此它的生命力异常顽强。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卫生文明程度相关,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40倍。 结核的发病同时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状态有密切关系,有些人泌尿系感染结核菌,可能并没有特殊不适症状,当机体过度劳累、创伤打击、服用激素类药物后,免疫功能低下时,会出现结核感染的一些全身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泌尿系症状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的尿频、尿急、尿痛,偶伴血尿的慢性膀胱炎症状。泌尿系结核在临床上属于“特异性泌尿系感染”,只有抗结核药物对它是有效的,但不少患者在被明确诊断前,被当作普通“泌尿系感染”,接受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数月乃至数年都不能奏效。因此:久治不愈的“尿路感染”一定要警惕泌尿系结核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 泌尿系二个重要器官结核菌感染的特征 肾脏皮质是结核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场所,容易被结核菌感染,肾脏感染的早期没有特殊症状出现,当结核菌突破肾脏皮质,进入肾脏的集合系统,下行至膀胱后,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故膀胱被称为肾脏的“代言人”。这时,临床可以通过尿液中结核菌的特殊检查而确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而控制病情的发展,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如果随病情发展,一些病例会较早发生输尿管结核性梗阻,使输尿管闭锁,阻碍了结核菌的下行,而使膀胱的感染症状缓解或消失,尿液实验室检查可无阳性发现,但会继发患侧肾脏的积水、积脓,导致肾脏功能丧失,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膀胱结核的表现与疾病发展有关,早期结核菌只附着在粘膜表面,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为主,随着病情进展,结核菌侵蚀膀胱肌层形成溃疡,逐渐使膀胱肌层纤维改变丧失舒张能力,膀胱的挛缩使储尿容量缩小,这时病人会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甚至出现尿失禁、大量血尿。膀胱结核会伴随明显的泌尿系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泌尿系结核的诊断 首先需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有无肺结核等结核病史,包括家人及周围环境。 尿中或脓液找到结核杆菌是诊断的金标准,我们可以多次收集患者的尿液,行尿液相关检查:如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尿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0%-90%,培养时间需一个月以上,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时借助现代影像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例:数字断层扫描尿路造影是诊断泌尿系统结核最重要的手段。它在明确诊断的同时,确定病变的程度及范围,了解双侧肾功能。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泌尿系结核,临床医师通过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是可以确诊的。值得注意是:泌尿系统结核可能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不可轻易满足于泌尿系结核的诊断,要注意全身其它器官有无结核的可能。诊断要有整体观。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呵护女性泌尿杂志主编:包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