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心累人最累

作者:杨志寅    2017-06-13原创标识

收藏

磨刀不误砍柴工;饿透了不少吃馍,歇透了不少干活;……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不仅富有哲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和国人的养生智慧。

心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这里说的“心”,实则是既有心,又包含“神”。联系实际,也就是既要保持心身健康,而又干活不累。如何才能“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关键是心理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别让“心累”。

心脏累不累?

生理学家发现 ,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多次(24x60x70=100800),它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工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心脏对常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心脏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脏电生理学的角度讲,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个小时,休息15个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得到了充分休息。劳逸结合,合理分配,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曾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脸,如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小时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充分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这样也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使用电脑时,可以每隔50分钟左右或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伸伸腰、稍稍站立,远眺窗外;或尽量利用间隙休息的时间做做操;若是体力劳动或野外活动,可以定时休息或在空隙时喝杯水,或席地而坐;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活动量……美国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实则说的是工作和休息的辩证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休息的技巧。

养生最怕“心累”

心累人最累,心累身难安。

这里所说的“心累”,实则应是“脑累”。虽然当今“脑主神明”或“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备受推崇,但《黄帝内经》“心主神”理论的影响还是很大,再则“心主神”也是广义的概念,加之口语中的“心累”应该是既通俗又易懂,所以说在科普文章或交流中,还是用“心累”一词更好。心累者可表现有抑郁、焦虑、烦躁、易怒、易冲动、办事效率差,甚或失眠、多梦、早醒等。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清楚,体力上的疲劳,若是能好好的睡一觉,或是适当的休息之后多能很快恢复。而一旦心累了,可就不是睡一觉能解决的事了。身体累不可怕,怕的是心累。心累会影响人的情绪,扭曲人的心灵,更会危及身心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怕的是“心累”。一些哲人、伟人之所以能长寿,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心里能撑船。林黛玉式的人物不早亡才怪呢?整天愁闷苦脸、唉声叹气,让人看了就很“累”!当今的精英们过劳死比例之所以较高,除身体过劳外,更重要的是过度“心累”所致。阳明心学的基本宗旨正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世间的一切,就是这样,只是取决于心境。心内安稳,人生即安稳,身心更健康。

心累,主要是精神上的累。人之所以心累,就是想的太多。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之所以心累,就是因人因事所困,始终又放不下,更不能顺其自然,坦然面对,这是纠结的主因。其实每个人都有心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能及时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人生的确很累,看你如何品味。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活中有很多的难题、烦恼或压力。要想活的一点不累也不现实。但关键是面对困惑如何应对或处置。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点睡。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这样心才清净。“听人劝,吃饱饭。”其用意不必多讲,尤为重要的是能自劝或自解纠结。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心累时要适时调整心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曲折。“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你若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安稳和平静,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安静地生活,过平常的日子,静守淡泊的岁月。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起伏波澜,又终归平静。荣登高峰要有平淡心,身在谷底更要有平淡心。再美的梦也有惊醒的时候,在纷繁复杂中能寻找心旷神怡的安静,忙里偷闲,这就是幸福!

心静神亦静,心累才会轻。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不攀比,不强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给自己强行施压。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时,想想那些没有脚的人!其实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苦的人,比我们累的人,比我们穷的人,比我们难的人,以及不如我们的人还很多很多。想想这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淡定,有什么事情不能想得开呢?

正像黎戈所说:“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有了这种心态,人生才有希望。否则,理想再多,没有健康也是白说!

 

 

 


 [雨林木风1]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