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910 篇文章
今年我国最强台风“利奇马”来袭,从8月8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第一个台风蓝色预警,到8月9日22时10分台风预警升格为“橙色”,再到8月10日23时15分台风橙色预警降为黄色预警。狂风骤雨咆哮而来,路上行人仓皇躲避。

就在这风雨飘摇的数十个小时内,多少房屋受损,多少道路积水,暴风雨肆虐下的上海街道,弥漫着一丝丝恐慌的味道。行人匆忙往家里赶,店铺纷纷提前打烊,航班取消,高铁停运。有谁能知道,一场肺移植的生死时速正在拉开序幕:一辆满载医护人员的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获取团队呼啸着冲进了橙色预警下的台风“利奇马”,奔赴那供体所在地苏州。

台风肆虐上海的几十个小时,上海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上演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以预警为线索,复盘上海肺科医院这艘胸外科航空母舰应对台风“利奇马”全院协力、不惧风雨的过程。
8月8日21时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上海风力逐渐增大
上海肺科医院完成了当日99台手术,接近尾声,医护人员为第二天的98台手术做准备。
8月9日13时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风力增强到阵风9-11级
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移植团队收到消息,苏州可能有合适肺移植供体,洽谈联系中,等待肺移植的受体患者满怀希望的在病床前等候。
8月9日16时30分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出现最大60-80毫米强降水
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移植团队开始内网发布移植预警,各种绿色通道及应对流程启动。面对台风预警,肺移植团队领导姜格宁教授、陈昶教授毅然拍板,再有困难也要解决,统筹安排全院资源,迎难而上。
8月9日20时05分
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移植团队取肺组在风雨飘摇的夜晚,一头扎进了台风“利奇马”怀里,无惧风雨,无问西东,开始了生死时速的故事。

8月9日22时10分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全市普遍出现5到6级阵风,整个晚上,上海金山区撤离17231人。
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移植团队取肺组抵达苏州,冒着风雨获取肺源,成功进行了肺保存,那白色的箱子内,藏着的是患者的希望,是受体的新生!
此时此刻,台风利奇马风力达到最高,夜晚能见度极低,道路有多处毁坏,不时有树木横卧在路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上海肺移植团队如果选择暂避台风锋芒,那么面临的就是供体缺血,肺脏质量下降,甚至严重坏死,进而影响肺移植的成功率。想到肺科医院手术室内受体患者那满怀希望的眼神,全体取肺组成员一致决定冒着风雨,赶回上海,与天斗,与地斗,与利奇马斗,争分夺秒,生死时速。
苏州到上海,他们小心翼翼,保持着匀速,却不得不去紧急纠正被狂风扭曲的方向盘,数次车身横移,数次紧急刹车,数次移除路障,在高速路上,这辆孤独的移植之车,艰难的移动着,前行着。雨刷坏了一根,另外一根勉强挥动,能见度极低,到了最后,接近龟速。本来一个小时的距离,上海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取肺组硬是花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手术室。当把那白色箱子递交给手术室移植组成员,所有取肺组成员都已经筋疲力尽,全身湿透。
8月10日1时45分
“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上海普降暴雨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手术室灯火通明,白色箱子内的肺脏被取了出来,经过充分灌洗,修建,开始了移植手术。

8月10日21时
解除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雷暴明显减弱
夜已深,“利奇马”已越过上海同纬度北上,对上海市的风力影响有所减弱,在这场“超长待机”的风雨中,申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甘愿逆风雨而行,共同守护我们的城市平稳运行。
在其中,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与台风展开生死时速的较量,成功护送肺源抵达申城,完成了一例艰难无比的肺移植手术。这是历史的瞬间,记录着肺移植团队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种种艰辛,在看到受体患者挑起大拇指的瞬间,得到了释怀,那份信任、托付使得每一位肺移植团队成员由衷的欣慰!

你若生死相托,我必竭尽全力,也许,这就是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肺移植团队的核心语录!
作者: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
赵晓刚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