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糖友”也并不少见。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还是糖尿病大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每100人中有7.97位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为1.09亿,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不断的更新中。
有了糖尿病呢,也并不可怕。只要能正确驾驭“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药物治疗、监测指标、健康教育” 这五架糖尿病控制的“马车”,就能长期带病生存、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然而,天未必遂人愿。长期严格乏味的饮食控制,总有管不住嘴的时候,西瓜太好吃,可乐好解渴,一不小心摄入了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者三两好友相聚,工作应酬推不掉,海鲜烧烤啤酒一进肚,上吐下泻发寒热;再或者季节交替空气差,单位里地铁上空调开太冷,下班回家就开始咽痛鼻涕咳黄痰;再或者出差在外胰岛素用光了,找不到药店又不想饿肚子,想着算了胰岛素不打就不打了。当上述这些情况发生时,都有可能诱发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出现,叫做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酮症?什么是酸中毒?
1. 酮体是人体脂肪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酮体浓度很低;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超过利用时,在体内聚积,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
2. 酮体是酸性物质,蓄积过多,则产生酸中毒。这种由于糖尿病继发而来的疾病就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什么感觉?有啥危害?
1. 一般情况:疲乏无力、体力下降、多饮口干;
2.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3. 呼吸改变:呼吸深慢,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4.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委靡、烦躁、嗜睡,甚至昏迷;
5. 脱水、循环衰竭:如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尿量减少、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体温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6. 诱发脑栓塞、心肌梗塞:尤见于中老年人,机体脱水、血液粘稠,动脉内斑块脱落,易引起脑栓塞;血液浓缩,循环容量不足,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哪些情况下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1. 感染:常见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膀胱炎,严重的如肺部感染、肾盂肾炎、肝脓肿、心内膜炎等,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各种感染,而感染往往是诱发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
2. 饮食:含糖食物、饮料的过多摄入,短时间内糖负荷过重;
3. 治疗不当:听信保健品,迷信偏方,中断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
4. 各种应激:手术、麻醉、外伤、心脑血管意外、妊娠,上班族精神压力大、过度紧张、熬夜等。
不幸中招,急诊医生会给我做哪些检查?
1. 血糖:多在16.6~33.3mmol/l之间;
血酮体:呈阳性反应;
动脉血气:明确酸中毒有无及轻重;
血常规:明确有无感染,评估血液浓缩;
肾功能、电解质:明确有无并发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
2. 尿常规:尿糖、尿酮体阳性,评估有无泌尿道感染;
3. 胸片:寻找诱因或继发疾病,如肺炎;
4. 心电图:寻找诱因,警惕继发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5. 头颅CT:寻找诱因,警惕脑血管意外所致昏迷、神志改变。
确诊后怎么个治疗法?
1. 一经确诊、立即治疗;
2. 治疗原则: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纠正酸中毒,寻找并治疗诱因,预防并发症。
以后怎么预防呢?
1. 牢记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
合理饮食:规律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大量摄入含糖食物;
规律运动:运动可以很好的消耗血糖,如果管不住嘴,请迈开腿;
药物治疗:不能随便中断有效的治疗,不能频繁更换治疗药物;
监测指标:规律家中监测血糖、定期医院随访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C肽、餐后血糖等,保证血糖控制平稳;
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控制策略,各种并发症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2. 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时:
当近期血糖控制差,或出现上述所提到的任一诱发原因时,都必须加强血糖、尿量的监测,加强与医务人员的联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不典型,因此,一旦感觉与平时不一样,都应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作者简介
韩蕊,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美国认证协会(ACI)国际注册企业内训师(CEIT),上海市卫计委“医苑新星”项目聘用讲师,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致力于内科危急重症的诊治,尤其对老年内科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以第一作者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于联合时报、社区晨报发表科普文章数篇;翻译医学科普读物1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担任院团刊编辑;多次参与上海市各级单位组织的科普及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