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浮躁也是一种“病”

作者: 顾友文    2017-06-10原创标识

收藏

我们的祖先曾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而今天,歌舞升平,斑斓的世界发达繁华,然而我们内心中却丢失了冷静和静穆,患上了一种称为“浮躁”的社会病症。从个人到社会,从思想到信仰,被浮躁之气笼罩。浮躁症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症候,它让人找不到对自我的准确定位,随波逐流。心灵深处,总是茫然不安,无法宁静。浮躁不仅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最大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


640 (13).jpg


浮躁者的特点之一

急功近利。马年伊始,一片喧哗,“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车……”的“马上声”让我们看到浮躁人饥渴的心情以及对马到成功、立见成效、吹糠见米的急迫追求。社会在狂飙突进式的浮躁中运动,人们希冀每天都能日新月异,只争朝夕,一夜成名。各类节目中的造星运动,喊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带着下一代卷入成绩追逐大战中……如此如饥似渴的提速运动,追求的是速度,弥漫的是浮躁之气。


浮躁者的特点之二

时时处处充满匆促。人生如白驹过隙般匆促,都市人拉满弓弦,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匆促的生活方式,伴随着匆匆的步履。会计速成班、律师速成班、外语速成班等各种资格考试培训班风行;匆促的文化模式,鼓励和宣扬一切碎片化阅读;匆促的学术研究,“十年磨一剑”无人再提,“一年磨一刀”的生产模式反而倍受奖赏;匆促的节奏迫使人们在求知奋进的道路上,投机取巧、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匆促的人生伴随着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过于旺盛,人们易喜、易悲、易烦、易怒,患得患失,只顾疲于奔命、一路狂奔,无心赏沿途风景,甚至于连本来就不算怎么长的生命还要“浓缩”!


640 (14).jpg


浮躁的结果是快乐感全无,幸福感丧失。不停息工作的超强动力、做比预定要求更多事情的急性子,以及没有耐心、急躁恶化的泛化式敌意,使人越忙乱越不自信。由于欲望之舟不断超载,又常常对自己充满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并时不时地苛刻自己,所以只能驱使自己不停地做更多的事情,想获得更多的东西,且从不停止。这种不停地超负荷运转,使得个体的危机感强烈,时间紧迫感强烈,在这样的漩涡中,往往感到身不由己。提速并没有带来轻松和满足感,反而带来抑郁和焦虑,较多情绪的压郁、较低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健康的满意度、较弱的家庭归属感和较少幸福和愉快的体验。


640 (15).jpg


浮躁之气,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阻碍工作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力戒浮躁之气,需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浮躁症候群的由来和病灶。欲望过盛是浮躁之根。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求不满。其原因在于欲望之坑越来越深,越来越填不平。欲望过剩、利欲熏心、攀比攫取,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由此浮躁就成为欲望过度的直接产物。人浮躁了,世界便浮躁了,世界浮躁了,人心难免更浮躁,这就是交互的作用。当一个浮躁的社会带着它自身的喧嚣和芜杂裹挟着时间的风雨一路向前的时候,谁又能勿忘初心,守护最初的理想和准则呢。《论语》早就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对于组织和制度而言,浮躁的氛围是发展的大忌。一个浮躁的领导只能好大喜功、盲目自大,一个浮躁的组织无法反躬自省,健康成长。力戒浮躁之气,需要倡导求实之风。


640 (16).jpg


当今社会,竞争白热化,每日高速度、快节奏奔波劳碌成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时、超负荷工作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浮躁给心理上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


640 (17).jpg


  古人早就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当今,我们要静下心来,审视社会,反观自己,远离浮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