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791 篇文章
夏天,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之下,美美地享用一瓶冰镇饮料或是一支冰淇淋可是极为惬意的,随手一瓶冷饮更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常规操作”。漫长而闷热的夏日里,空调的温度也越调越低,为了贪凉晚上不盖被子,露在外面的腹部就极其容易受凉了。所以,凡事讲究一个度,正如喝酒莫贪杯,这凉的东西一样得控制量。否则的话,就得小心胃肠疾病找上门了。

因贪凉导致的最常见的症状莫过于腹泻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肚子”,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且常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由于我们的胃肠道对于温度的刺激极为敏感,冷的因素刺激肠道后,会导致肠道蠕动、吸收功能紊乱,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冷刺激导致肠道痉挛,便会产生腹痛。中医有一句话叫“寒凉伤胃”,意即咱们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容易受到寒凉之物的损害,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的来源,能够将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当外寒直中,寒气凝滞,不通则痛,就会产生腹痛的症状,脾阳受损,导致虚寒内生,脾阳虚衰亦会导致其运化功能失权,水湿下泄,则导致腹泻症状。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生活习惯上我们就应该注意了,要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不吃或少吃寒凉的食物,特别是平时体质较弱的朋友更应小心。夏季温度较高,食物也特别容易变质,当天的食物要及时吃完,避免购买卫生条件差的小摊贩的食物,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胃肠道的疾病。

除了平时生活习惯上要多多注意,用艾灸的方法法防治胃肠道疾病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预防方面,艾灸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起到正性调节的作用,在治疗方面,亦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然了,当症状持续得不到缓解时,应当及早就医。
取穴:
1.天枢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简便取穴法: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功效:疏调肠腑、理气行滞。
2.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3.上巨虚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膝眼(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
功效: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有通腑理肠的功效。
4.三阴交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际。简便取穴法:小指边缘贴着内踝尖,向上约四横指的宽度。
功效: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理肝肾,各种泄泻均可用之。
操作方法:可使用温和灸法,点燃艾条,分别悬于以上穴位上方2~3cm处施灸,以温热不烫为度,每穴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施灸时应谨防烫伤。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