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王思久戒酒记

作者:杨秉辉    2019-05-06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731 篇文章


王思久同志祖籍山东,当年他爸随军南下,落户江南,娶妻生子,不过一连生了4个女儿,直到他爸49岁那年才生了他,也算老来得子,十分地喜欢,便将他取名四九。后来长大了,这个名字常被人取笑,比如问他“哥哥是不是叫王四八”之类,他便依着“王四九”三字的音、改名叫王思久了,大家都说好。


王思久读过初中。不过初中也没毕业便停课闹革命了,革命闹了两年,便算是“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去了。又过了些年,知青返城,王思久顶替他妈进了工厂,又靠他爸的老战友帮忙,在厂宣传科安排了个宣传干事的工作,不外就是写点宣传报道、出个黑板报之类的事情。王思久工作努力,人品也好,进厂不久便与邻厂的一个女工恋爱结婚了。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王思久自知在厂里做宣传工作,凭着自己这点初中也没毕业的文化,终究底气不足,于是便报名读了个电视大学。几年辛苦下来,却也拿到了个“电大”文秘专业的文凭。不久因为他写的一篇“合理化建议好,生产效率大提高”的通讯报道,被市里《工人日报》采用,局里、厂里都满意,还把他升了个宣传科副科长,又把他借调到局里搞宣传工作。


王思久同志很是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整洁,带一副度数很浅的近视眼镜,讲带些乡音的普通话,平时跟人闲聊也不忘“古人说”、“书上讲”之类的话,总之,王思久要努力给人一个“有文化”的印象。


王思久喜欢喝点酒已经很有点些历史了,那时在农村插队,队里的干部、农民尽管经济很拮据,土烟、土酒还是有的,他也学着抽点、喝点。结婚之后,他老婆认为他要动脑筋写文章,抽烟是免不了的,非但不劝阻他,有时还给他买点“好烟”抽抽。喝酒呢,在王思久看来,“李白斗酒诗千篇”有文化的人是应该喝酒的,他老婆当然也不反对,有时还陪他喝一杯。一天王思久看到一本什么讲健康的杂志上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还带回来给老婆看,以证喝酒之有理。不过王思久酒量似乎並不好,稍一喝酒脸就红。然而她老婆却听说“喝酒脸红,表示酒精向外发散,对身体好”,所以並不介意。


好日子过起来快,一晃20多年过去了,王思久有个独生女儿出嫁了,他老婆也退休了,他本人调到厂工会办公室挂了个副主任之名,並无多事,上班时在办公室里抽抽烟,看看报,厂里有活动帮帮忙,晚上回家喝些酒,看看电视便睡觉了。工作既无压力、家庭亦无负担,王副主任日子过得很是舒坦。

 


 不过这几年王副主任渐渐地有了些变化:一是原先喜欢看点小说,二、三十年下来中外名著、非名著也确实看了不少,言谈之中常有提及:


“红楼梦里有个刘姥姥,实在会看人说话,你比如……”


“最近看了一本法国十七世纪的小说,那时候法国的贵族……”


如今逐渐地书看得少了,报纸上的大块文章也不看了。从日常谈话中也反映了出来了,现在谈得多的是:


“昨天电视里介绍的:美食街那边新开一家火锅店,50块钱一个人,奉送两杯啤酒……”


“我女婿去了一趟日本,给我带两瓶酒来,说是叫清酒,真正像清水一样……”


另一个是对喝酒的愿望越来越強烈了。王思久原先是每天晚上喝酒,后来周末、节假日中午也喝酒了。渐渐地上班的日子中午不喝点酒似乎也不舒服了,于是买了小瓶的“二锅头”放在拎包里,中午不去食堂吃饭,而是打了饭拿回办公室吃,以便同时喝点酒了。仔细一点的同事还发现王副主任变得邋遢了,头发胡子也不注意打理了,皮鞋大约也几个月没擦了。


每天中午工会办公室的王副主任都在办公室喝酒的事传到厂长、书记那儿了,碍着老同志的面,厂长书记不好说什么。


刚好这年厂里干部体检下来,王副主任肝功能不好。王思久肝功能不好已经有些年头了,以前也曾经就医检查过,到也不是肝炎之类,医生认为可能与喝酒有关,开了些保肝药,並劝他不要喝酒。因为並无症状,王思久也没重视,药吃了两天也忘记再吃了,酒当然还是照喝。这回厂里特意帮助联系了市立医院的肝病专家门诊,还派了厂办的小李陪同前去就诊。诊断的结果明确为“酒精性肝硬化”,开了保肝药、劝告戒酒。


厂部领导商量下来,考虑到王思久同志还有大半年便到60足岁退休年龄,便决定这大半年工资、奖金照发,让他提前退休,回家养病。王思久虽然隐约知道有人向厂部反应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喝酒之事,但对厂部的这一决定也无意见,王思久便退休回家了。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一事,王思久也多少有些紧张,但既无症状,也就心存侥幸了。王思久退休在家,不但中午喝酒一事是完全放开了,渐地早晨也想喝酒了,这事引起了他老婆的警惕:男人喝点酒、本也不算个什么事,喜欢喝酒的人见多了,中午、晚上都喝点酒的人也有,怎么弄得早晨也要喝酒的呢?再说,听人说喝酒伤肝的,而他家老王本来就肝不好啊。于是有一天她早晨去菜场买菜时便将家里的酒藏了起来。


王思久前一天晚上酒喝多了一点,第二天睡到八点多才醒,头脑还晕乎乎的,想找酒喝、没找到,便觉有些心慌、手抖,还有点想恶心的感觉,自知是酒瘾上来了,便到厨房去把半瓶烧菜用的料酒也喝了,这才稍为平静了些。等他老婆回来,他估计这酒是被他老婆藏了起来,便咆哮起来:


“你要我死啊,我死了,你好另外嫁人啊!”在他老婆心目中一向文雅的、甚至让她有些崇拜的“文化人”这阵子变了,变得粗鲁、无礼了。


她老婆感到十分委屈,流着眼泪,把酒拿了出来,说道:


“你要作死,我也没有办法”。一场争吵,以她老婆让步告终。


老婆把这事告诉了女儿,要女儿回来劝劝他爸少喝点酒。她女儿是位小学老师,便在本市任教,接到她妈的电话当晚就回到家中,见她爸正在独自饮酒,她妈坐在一旁生气。王思久对这个独生女儿本也十分宠爱,但是对劝他少喝酒的话是一点也听不进,只是強调:


“书上讲的: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爸爸,你现在一天三顿要喝酒,那里还是少量饮酒呢?”


“酒喝多了要醉,我不醉啊。”原来他认为不喝醉了便是“少量”。


“一天三顿要喝酒,肯定是喝多了。”她老婆说


“各人酒量不同,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王思久还有理论。


“早上起来就喝酒肯定不好。”母女两个说不过他,只好降低要求,劝他早上别喝酒。


“我这两天肚子胀,喝点酒顺顺气。”


年轻人敏感,听他爸说肚子胀,马上想到:会不会是“肝腹水”了?便道:


“肚子胀,我陪你去看医生吧,市立医院的张博士我认识,是我一个学生的家长,美国留学回来的。”小学老师也有门路,心想即使不是肝腹水、让医生劝劝他少喝酒也是好的。


王思久最近确实觉得肚子有些胀,酒精性肝硬化他是知道的,就怕有“肝腹水”,若是肝腹水那就设法治了,所以他也确实有些担心,女儿既然认识个好医生,就去看看吧,如果不是肝腹水也好放下心来。



王老师以家访为名拜访了学生家长,先是说了他家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多有溢美之词,然后谈到她爸的病况。据张博士分析:他爸的酒越喝越多,从晚上饮酒到中午、晚上都要饮酒,尤其是出现早晨也要饮酒的“晨饮”现象说明已经形成了酒精依赖。对饮酒以外的兴趣爱好的缺失,甚至性格方面的改变则说明事实上己经是有了慢性酒精中毒的现象。张博士还告诉王老师:戒酒尚无有效的药物可用,主要靠坚定病人戒酒的意志,努力克服戒酒时产生的一些症状。王老师听罢,並再三拜托张博士:他爸来看门诊时无论如何一定要劝他爸戒酒。


 王思久来到张博士的门诊,诊断下来果然是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腹水,也就是俗称的“肝腹水”。张博士开了保肝利尿的药,並強调必需戒酒,不然肝功能将衰竭,产生肝性脑病、即肝昏迷,亦可能有消化道大出血或发生肝癌等情况,无论何种情况俱有生命之虑。本来医生一般並不会直接向病人说明疾病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病人家属事先的请求,为了促使病人下定决心戒酒,将这些严重的后果都告诉了他。虽然王思久在酒瘾发作时已有思维紊乱的现象,但此时他是清醒的,张博士的话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这酒再喝下去性命难保!


王老师还特意当着她爸妈的面问张博士:


“人说喝酒脸红是好事,有道理吗?”


“恰恰相反,酒精是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由乙醛转化为乙酸,再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乙醛是对肝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引起脸红的就是它,一喝酒就脸红,恰好说明乙醛在身体里未能完全转化为乙酸,毒性作用已经开始了。”


“妈,听到吗?喝酒脸红不好。”


王老师又问道:“不是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吗?”


“确有此一说,不过‘没有量就没有效’是科学的原理,打个比方吧:吃饭能吃饱肚子,对吧,给你十粒米,煮成饭也能吃饱肚子吗?”


张博士的比方很风趣,连王思久听了也笑了。


“再说啦,王先生现在一天三顿要喝酒,怎么能算少量饮酒呢?”


“开头只是每天晚上喝点酒的啊。”王老师的妈妈说


“酒精会产生依赖性,喝着、喝着,就越喝越多了。所以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最好不喝酒,即滴酒不沾。”


“我家老王很少喝醉啊” 王老师的妈妈又说


“喝醉可以理解是急性酒精中毒,但不喝醉不等于对身体没有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结果是慢性酒精中毒。”


到是王思久理解了医生的话,觉得慢性酒精中毒已成事实,是该下定决心戒酒了。便问道:


“我这肝腹水还能治吗?”


“治还能治,但前提是戒了酒。”


“能‘断根’吗?”他老婆的意思是问这酒精性肝硬化能彻底治好吗


“已经形成的酒精性肝硬化已经无法恢复正常,除非做肝移植、即换个肝,不过即使换了肝,慢性酒精中毒对大脑、胰腺等器官的损害亦已无法恢复。”讲到这里张博士觉得还是应该给病人一些鼓励,便道:“戒了酒便可以使这些器官不再受到酒精的损害,好好保养,至少还能维持现状,或者多少有些好转,这是实话。”


张博士的坦诚相告使病人及家属深为感动,王思久也下定决心亡羊补牢,努力戒酒了。


张博士又关照了戒酒过程中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心慌、手抖,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可能有虚脱等情况,若出现严重情况可送来急诊作些相应的处理。


“能不能住院戒酒啊”王老师问


“‘酒精依赖症’的医疗那是属于精神病院的业务。”


“不去,不去,我下决心就是了,谢谢医生。”王思久听说喝酒上瘾属于精神病的范畴,觉得很难为情,无论如何要下决心戒酒了。


经过一个历时数月的艰难的、甚至痛苦的过程,王思久终于把酒戒了,腹水退了,肝功能也有了好转。据张博士说:戒酒确实需要很強的毅力,王思久戒酒成功真不容易,不过,若是再晚些、等到酒精中毒到伤失自知力的时候,就更困难了,所以戒酒也要诊早,越早戒反应越小,也越容易成功。


一天王思久对他老婆说:


“我叫王思久,就等于是一天到晚想喝酒啦,这个名字把我害苦了,我以后改名字啦,叫王恨酒”。


他老婆说:“名字叫恨什么终归不好。


王思久说:“这你就不知道啦,解放前有个作家、写小说的,《啼笑因缘》晓得不?就是他写的,名叫张恨水,很有名气的,恨水做什么?我恨酒才有道理唻。”


看来王思久脑子还灵。


作者:健康教育学家 杨秉辉


延伸阅读


周阿姨因何贫血


刘老师跌了一交


红丝带俱乐部


厐阿姨减肥记


打呼噜的毛病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