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716 篇文章
一、前言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乳房疾病俨然已成了女性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根据中国人口协会调查数据分析,我国患有各种乳房疾病患者高达52.4%,远超于女性其他慢性疾病。那么,哪些乳房疾病需要格外重视呢?今天小编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三种乳房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 二、乳房疾病介绍 ①乳腺增生 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流产史。 乳腺增生属中医学 “乳癖”范畴, 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郁痰凝——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于乳络而发;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而月经失调。 ②乳腺炎 以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尤其以初产妇多见。 乳腺炎中医学属“乳痈”,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情志内伤,肝气不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成脓;胃热壅滞——产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阳明积热,胃热壅盛,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而发生痈肿;乳汁瘀滞——乳头破损或凹陷,影响哺乳,致乳汁排出不畅,或乳汁多而婴儿不能吸空,造成余乳积存,致使乳络闭阻,乳汁瘀滞,日久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 ③乳腺癌 以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好发于40—60岁妇女,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乳房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癌的发病率在增高,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中医学属“乳岩”,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痰湿交阻乳络,故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冲任失调——脏腑及乳腺生理功能紊乱,气滞、痰瘀互结于乳房。 三、针灸治疗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艾灸是借艾绒燃烧时的火力,对经络腧穴进行温热性刺激,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乳房疾病手段选择中,艾灸既安全又有效。 选穴:膻中穴、天池穴、乳根穴、肩井穴、阿是穴 ① 膻中穴 定位: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 操作:推拿: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穴位2分钟,以按压穴位出现沉胀感为好。 艾条灸法: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② 天池穴 定位:人体的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功效:理气宽胸,清热散结,活血化瘀 操作:同上 ③ 乳根穴 定位: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理气活血、通经下乳 操作:同上 ④ 肩井穴 定位: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通经活络、豁痰开窍、活络消肿 操作:同上 ⑤ 阿是穴 定位:触摸、按摩乳房时,触及有结节、肿块、疼痛部位处。 功效:理气活血,舒筋活络 操作:同上 四、温馨提醒 1、针灸为主,可配合中药、推拿按摩、刮痧等综合治疗。 2、在选穴方面可考虑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3、乳房疾病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4、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或每年1次乳腺体检。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针灸与健康杂志主编:常小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