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盲目自信”差点要了命

作者:王孜    2019-04-25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708 篇文章


在前不久对安贞医院的一次采访中,重症监护医学科的侯主任提到了2012年曾因冠心病在急诊被抢救的一个患者——米先生。米先生是因为病情太重,从别的医院转到安贞来,说起他九死一生的经历,侯主任建议我问问患者自己。


跟米先生取得联系以后,他首先表达了对安贞医院的感谢,他说自己能活过来,一是自己的家人、单位的领导表示坚决不放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救;二是遇上了好团队,安贞医生的团队协作让他有了生还的机会;三是身体素质好,从小就爱运动;四是医学设备中国一流,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给了他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最后一点就是上天的眷顾。


听米先生讲起五条总结来是云淡风轻,那在2012年5月26日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命悬一线,让医生记忆犹新呢?



那天的凌晨4点,米先生心梗发作由救护车紧急送到家附近的医院,病情太重转往安贞医院已经是当天的下午,米先生发生心源性休克,急诊医生想处理,却发现十分棘手,因为刚刚给堵塞的血管打通了一点,就出现了再灌注损伤。情况危急,家属表达了对安贞医院医生团队的充分信任,医生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救治他。当天,重症医学科给他使用了ECMO,这个设备相当于给心肺装了个“轮椅”,帮助心肺工作。几天后,根据米先生的情况,参与会诊的心外科的董然主任决定给他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后仅仅一天,就撤除了ECMO,心肺功能开始恢复。第二天又撤了呼吸机。米先生说这个过程很对不起护士,因为在撤掉呼吸机的时候自己吐了弄得很污糟。但是当很多辅助设备从自己身上拔除的时候,米先生倍感轻松,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人间”。


手术后米先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康复锻炼。在刚出院半年的时候,有一次从马甸桥走到天安门又走回来,六个小时没停,坚持了一个来回。后来锻炼的强度和频次的越来越高,今年是他手术后的第七年,每天坚持游泳,到现在1个多小时可以游4000多米,目的是想把自己的心肺功能练得更好一些。这几年还根据医生的建议减了肥,从96公斤减到80公斤,非常努力。



那米先生的心脏情况为什么这么糟糕呢?


回到2012年5月25日那一天,他在单位加班开会,突然觉得胸口憋闷,全身出汗,倒在沙发上就起不来,那会儿只剩财务还没下班,他赶紧告诉同事他不行了,同事紧急叫了救护车送往了离单位最近的医院,到了医院以后,医院给用了药物,症状缓解,12小时以后,同事把他送回单位,他就自己开车回家了。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又不行了,他自己形容那是无法忍受的疼痛,赶紧又叫了救护车送往离家近的医院,医院诊断急性心梗,但是病情很重,无法进一步救治,建议转院安贞。


米先生就诊经历一波三折,好在化险为夷,结局皆大欢喜。他说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不怪别人,主要怪自己的“盲目自信”。因为父亲在50多岁患上冠心病,但是也活到80多,母亲也在较年轻的时候得了病,医院说只能活20年,后来却活了40年,所以米先生根据以往这些经验,觉得自己的生命比较坚强,意志也比较坚强,自己可以战胜冠心病。以前单位组织爬山的时候,他就犯过心绞痛,但是自己平心静气的呼吸几分钟就能缓解,想通过跟心绞痛“较劲儿”,疏通堵塞的血管。这么一耽误,就是好几年,从2006年出现症状,到2012年这次犯险,这中间有6年的机会,却都轻易放过,没有去做过检查和治疗。米先生反复强调一句话,就是太“盲目自信”啦!


米先生说,像他这样病情的很多患者都没了,自己能重获健康是个奇迹。有病早看,有症状早关注,可要以此为鉴呀!




延伸阅读


单侧腿肿要小心


腿怕冷,小心血管堵


来自“晕”的健康预警


听不清的小Z


医生,我为什么流鼻涕?



医院采访见闻杂志主编:王孜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