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啥,脑卒中还有二级预防?

作者:李晨 吴丹红    2019-03-25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87 篇文章


我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超过3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二次卒中,出现二次卒中将比首次卒中面临更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何避免卒中的患者病情复发,这就涉及到了“二级预防”。


640B2PFDXOJ.jpg


说起预防,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防患于未燃”,而二级预防更倾向于“亡羊补牢”的概念。有效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缺血性脑卒中治好了以后还需要继续吃药吗?

需要的,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需要终身服药。


许多患者的眼里最看重的是当前能不能站起来走路,医生更看重的是将来会不会出现二次打击,大家必要要明确一个观点:终身吃药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而是预防卒中复发!


脑卒中虽然瞬间起病,有些患者前一刻还与家人其乐融融,后一刻就失去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比如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对血管积年累月的损伤,最终导致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后果。经过急性期治疗以及后期的康复治疗后,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可能得到好转,有些患者甚至能恢复到病前水平,但身体本身存在的血管等损害不会逆转,这就是卒中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卒中以后继续服药,是针对卒中发病的病因,比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对于心源性疾病进行抗凝治疗。这些针对病因的专门治疗,是保健品不能替代的。

 

640.jpg


出现“副作用”了以后就不能继续服药了吗?

应该在神经内科医师的指导下停药或者换药。


目前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有很多,无论是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抗凝药物,最麻烦的副作用就是继发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不同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概率是不同的。根据统计,规律服药大约能将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0%左右,65岁以下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约1.5%,其中致死性出血事件约0.5%,所以,服药的获益是远远大于风险的。


另一个使患者非常纠结的事就是择期手术,术前是否需要停药。不同的手术对于术前停药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通过评估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以及出血部位是否容易压迫止血等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老年人最常见的拔牙为例,目前一般认为拔除非阻生牙一般不需要术前停用阿司匹林。


除了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以外,他汀类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他汀类作为一种“降血脂药”被大家熟知,它还具有其他作用,包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胃肠道反应等,但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小于2%,通过规律的随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干预治疗。

 

640AU6H6CTN.jpg


“二级预防”除了规律服药还要注意什么

还应该控制危险因素,定期到医生处随访。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常见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可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腹型肥胖、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对于发生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目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积极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做好二级预防,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1.jpg




延伸阅读



口服避孕药与脑卒中


医生,我经常头痛,会脑梗死吗?


卒中年轻化,怀孕也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因素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岁月未老"防卒中主编:吴丹红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