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贫血”怎么办?

作者:何红华    2019-03-21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76 篇文章


过年回家走亲戚,得知我是个血液科医生,闲话家常时常有亲戚拉着我忧心忡忡地问:“我最近脸色不大好,老是全身都不得劲,大家都说我一定是贫血了,你快给我看看!”不待我发言,又有别个自告奋勇的亲戚冒出来热心地说:“就是就是,看你脸色都白了,你肯定是贫血,我去年也像你这样,后来吃了某某补血的保健品就好了,那保健品特别有用,真的,你赶紧也试试!”“真的?你在哪里买的?那我也去买点儿试试……”


640.webp (6).jpg


还轮不到我这个正牌医生发言,眼看舆论的风向标就要被拉向某保健品去,最后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止了保健品的洗脑会,向亲戚们做了一场关于贫血的科普。


老百姓对于“贫血”的概念就是面色苍白,但实际上面色苍白与个人的体质肤色、情绪紧张等均有关系,如果在缺乏医学检验手段的时候,非要仅凭初步体格检查做出判断,那么可以看看眼睑结膜,如果面色苍白但是眼睑结膜红润,那多半不是真正的贫血。


若自己的眼睑结膜确实与旁人相比是苍白的,那么这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相信某某“神奇的保健品”,一定要亲自去到医院就诊,查查血常规是否出现了异常。


640.webp (7).jpg


医学上的贫血概念,必须由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数值判断。血常规中中国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成年女性(非孕妇)低于110g/L,称为贫血。


贫血的原因非常多,以下为大家一一解说。


第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人体内的红细胞循环代谢,就像工厂生产产品的过程。负责造血的骨髓就像个大工厂,当这个工厂的原料减少了或是工厂的机器坏了,都将导致产品也就是红细胞减少。那么哪些东西是我们的造血原料呢?微量元素(铁、铜、锌)、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脂类等都是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以及细胞构建必需的物质。孩子挑食、成人过度节食、老年人牙齿不好进食肉菜减少等,都是造成造血原料减少的常见原因。此外工厂的造血机器也就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祖细胞出现了异常(造血功能衰竭或者发生肿瘤),也将导致红细胞增殖受抑。


第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这里又分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异常两种情况,打个比方,工厂的产品按时出厂了,但是产品是次品,或者正品出厂后受到了身体内一些因素的破坏,也将导致红细胞减少,这类贫血还常伴有全身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红细胞自身异常的情况很多,但在两广地区(广东广西)最常见的就是地中海贫血,其次还有蚕豆病。两者都属于遗传病,有家族史,正常红细胞的寿命是3个月,但由于是次品而提早会被破坏了。而红细胞外部异常的情况以免疫性因素多见,身体内出现了原不该有的针对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被破坏。


第三,红细胞丢失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的产量正常,质量是好的,身体内也有没有破坏红细胞的因素,但是由于身体内某种原因导致的出血,红细胞完整地从身体内丢失了。如果是明显的出血,比如外伤后大出血等,我们很容易发现失血的病因,但某些慢性失血,例如消化道排黑便等,经常被忽略掉。红细胞内有大量的铁,丢失过多也会导致身体内造血原料缺乏发生缺铁性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还必须追查消化道是否发生溃疡或者肿瘤。


明白了如何判断贫血,也了解贫血的原因,那么我们对于旁人说自己“贫血”也就不那么慌张了。总的来说,是否“贫血”必须要到医院去做血常规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确实担心自己发生贫血,可以未雨绸缪多吃些含铁、叶酸、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那些号称可以“补血”的保健品中也不过由这些造血原料制成的,但包装一番后便成为补血神药了,真不必去浪费这个钱。



延伸阅读

花季少女的难言之隐


中医讲认真吃饭


你是这样的“高血压”!


肺部磨玻璃影的内心独白-我本善良


无“疾”之痛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幸福银行杂志主编:何红华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