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66 篇文章
一年一度的寒假、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啦,孩子们也陆续的回家准备开开心心的过年了。在这个全家都欢乐团圆的时刻,医院里总是会出现一些烫烧伤、呛食甚至窒息的小朋友。孩子们年龄小,对潜在危险防范意识不强,这时候,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必备的儿童意外伤害处理原则。

一、烫烧伤
1.家里的哪些地方会有烫伤隐患?
热锅、热碗、热水袋、先倒入热水的浴缸或脸盆、冬天的取暖器的加热面、灶台、热水瓶置放处、裸露的热水管道(如淋浴龙头的热水侧)等。
2.给宝宝洗澡,已经是适宜的温度了,他还老叫烫,如果再凉些又怕他会感冒,请问如何是好?
宝宝适宜的水温是38-42度,一般大人感知较冷,而大人感知适宜的温度往往高于该温度,还是按宝宝的要求调节水温,若天气寒冷,可用取暖器加热洗澡房间温度。
3. 被水龙头热水烫伤的话该如何处理?
应迅即用冷水冲洗。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大面积或严重的烫伤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应立即送医院。
4.烫伤的话如何按照不同情况和烫伤程度来处理宝宝的伤口?
皮肤烫伤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此时就不必涂药。10天左右时间就可脱痂愈合。届时若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因烫伤较深或有感染。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后还是红肿、疼痛加剧,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误食和误吸
家长:给宝宝吃糖果时,因为太爱吃,所以可能有点激动,还没把糖果包装纸撕掉,就往嘴里塞了,请问如果包装纸吃下去,会造成伤害吗?
医生:一张糖纸一般能被包括胃酸在内的消化液逐步消化,但要关注孩子有无腹胀、便秘、呕吐或发热,如果有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
家长:给宝宝玩珍珠项链的时候,宝宝扯断了,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把两颗小珠子放进了鼻孔,请问这怎么办呀?
医生:即刻压住鼻根处,防止吸入,并向鼻孔方向推出,若较深不能推出,应让小孩不要说话和哭闹,用嘴呼吸,并尽快去医院。
家长:听很多前辈妈妈反应,有的宝宝把硬币吞了下去,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
医生:先去医院摄片,确定硬币的位置,如果硬币较小,一般会使用一些甘露醇等导泻的药物,促使硬币随大便排出,若两三天后仍未排出,可再摄片,以确定是否需要在内窥镜下取出。
家长:如果宝宝误服腐蚀性药物,如碘酒类,发现后该怎么办?
医生:治疗碘中毒立即口服大量淀粉(如米汤、面、粥、山芋、面包等),使之吸收碘并与之反应呈蓝色,然后催吐排出:洗胃可用1~10%的淀粉液(米汤亦可)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一直到洗出液无蓝色为止。洗胃后用硫酸钠导泻。内服生蛋清、牛奶、食用植物油以保护胃粘膜。喉头水肿严重时可致呼吸道梗阻而窒息,必须立即作气管切开。碘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以导致喉部阻塞,应把气管切开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家长:在宝宝12个月的时候,给宝宝吃草莓,本来是给她一口一口咬的,结果手一滑被宝宝大半个吞在嘴里,貌似很难下咽,顿时宝宝脸色胀的通红,有点卡住喉咙的感觉,把我吓得半死,后来终于有所缓解了。请问在宝宝卡住喉咙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呢?
医生:heimlich海姆立克急救法(见下文)
家长:鱼肉的营养成分很高,但是给宝宝吃的话会很担心被鱼刺卡住,请问如果宝宝被鱼刺卡住喉咙的话该怎么办呢?
医生:宝宝卡鱼刺,有些家长会采取让孩子吞咽饭团和喝醋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两种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饭团、馒头的吞咽会将露在外面的鱼刺推入组织的深部,增加发现及取出的难度。而且醋不但不能软化鱼刺,相反醋的酸度会刺激并灼伤食管的粘膜,使受伤的部位扩大和加深。
如果只是小鱼刺,或者卡得不深,家长可以尝试自己处理。首先要镇定,然后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让孩子尽量张大嘴巴,找来手电筒照亮孩子的咽喉部,观察鱼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够看到鱼刺且所处位置较容易触到,父母可以用小镊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净,直接夹出。往外夹的时候父母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孩子的头部并用手电筒照明,另一人负责夹出鱼刺。
如果根本看不到孩子咽喉中有鱼刺,但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或是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请大夫做处理。鱼刺夹出后的两三天内也要注意观察,如宝宝还有咽喉痛,进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现,一定要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做检查,看是否有残留异物。
三、窒息
宝宝吃果冻的时候,不慎将其吸入呼吸道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会有哪些危险?大人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儿童紧急心肺复苏的方式您是否了解呢?
呛入呼吸道能引起窒息,有生命危险,应立刻就地施救。可采用方法(heimlich海姆立克急救法):
婴儿(1岁以内)
1、将婴儿脸朝下放在你的前臂上,用你的手托着婴儿的下巴和头。用你另一只手的手掌后根部,在婴儿肩胛骨之间用力快速地拍打5次。如下图:

2、如果梗塞物没有被吐出来,可以让婴儿面朝上躺在你的手臂或大腿上。把你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婴儿胸骨中央,大约是距离乳头下方1.6cm的位置,用力快速地压挤胸部5次(图二),然后再拍背5次(图一),轮流交替着做,直到梗塞物被吐出来为止。

3、假如婴儿变得没有反应,赶快打电话给医院,并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术(CPR)---见下文
超过1岁的幼儿
若家中有超过1岁的幼儿发生窒息,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可以说话、咳嗽或呼吸,问孩子“宝宝,你叫妈妈/爸爸一声?”,假如他可以说话、咳嗽或呼吸,就让他自己把梗塞物咳出来;假如他没办法呼吸、咳嗽或说话,就必须马上进行急救:
1、站或跪在幼儿的后方,用你的手臂圈住他臀部的上方。一只手握拳,然后把拳头的拇指侧靠向他腹部的中间、肚脐眼的上方。
2、用你的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然后用快速、向上的推挤动作压向他的腹部,直到他咳出梗塞物。

3、假如幼儿已经无意识、无反应,也没有呼吸,赶快向医院求救,并开始做心肺复苏术(CPR)。
心肺复苏(CPR)方法
在黄金8分钟及时抢救,挽回生命的可能性最大。儿童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频率为:30次胸外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30:2)。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的时间要持续一秒以上(注:吹气前平静吸气即可,无需用力吸气)。
胸外按压的手势也与成年人不同,一般成人是双手上下十指相扣,手掌用力按压(双手法),如图:

但对8岁以内的儿童,就不能用两条胳膊同时用力,只能用一只手掌下压(单手法),如图:

而对1周岁内的婴儿,由于骨头还很脆嫩,只能用食指与中指相叠(双指法),如图:

或者双手环抱婴儿的身体,用拇指按压(拇指法),如图:

按压的部位也有讲究,乱压不起挽救效果,患者的受力点应该在胸腔两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
在人工呼吸之前,首先要开放气道,即让患者保持气道畅通。方法为让孩子平躺,将头向后仰,不同年龄段的人,头仰的角度各有不同,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头稍向后仰30度角即可,儿童向后仰60度,成年人后仰90度。判断人工呼吸是否成功,主要看通过患者的口或鼻吹气后,胸腔有明显高起。
延伸阅读
发表评论